思想破冰,回归特钢主业
100多年前,中国近代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大冶特钢的前身)诞生于西塞山区。
“从新中国第一炉电渣钢,到第一根合金旋压管,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到天宫、嫦娥、北斗,大冶特钢均提供关键部件用钢。”晏勇介绍,1956年,大冶钢厂摒弃粗钢,转型生产轴承钢、弹簧钢、齿轮钢等附加值高的特殊钢,走上发展快车道。
晏勇说,当前我国50%的高端轴承钢依赖进口,“这说明,特钢产业发展空间还很大。”
省委提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51020”现代产业体系,黄石市委也明确包括特钢在内的九大主导产业。对标省、市发展战略,晏勇认为,特钢既是这个产业体系的一部分,也为这个体系中其他产业提供先进材料,亟待加快发展。
“过去一段时间里,西塞山钢铁、建材、医药、化工,四个产业平均用力,什么都想做,反而什么都做不大。”晏勇说,为厘清发展思路,全区上下开展思想破冰大讨论。
破发展理念不新之冰,组织学习“湖北干部沪浙跟班学习启示录”专栏文章,在学先进、找差距中转思想、转理念;破发展视野不宽之冰,举办中国(黄石)特钢产业发展大会,邀请特钢院士、头部资本大佬把脉问诊。
“特钢产业是西塞山的家底,占全区工业总产值80%以上。”晏勇介绍,大讨论后,区委区政府提出,打造现代化特钢之城。
发展突围,迈向产业高端
任务书明确了,如何制定路线图?
今年上半年,西塞山区组织干部赴浙江新昌县学习考察,备受震撼!”晏勇介绍,新昌县本是资源匮乏县,秉持“资源不足科技补、区位不足服务补、动力不足改革补”的理念,11年时间实现了从浙江次贫县到全国百强县的跨越。
回来之后,结合实际,西塞山定下了发展目标:打造全国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特钢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全区特钢产业产值在2019年基础上实现翻番。
“实现这一目标,今后五年非常关键。”晏勇说,全区将着力实施五大工程,迈向产业链中高端。
龙头引领工程。支持大冶特钢(2021年“湖北制造业100强”第6位)项目技改、科研攻关,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特钢企业集团。
骨干倍增工程。支持重点骨干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兼并重组、科技创新等方式“二次创业”,实现规模与效益倍增。
链条提升工程。瞄准风电、轴承、工程机械等领域,引进一批头部企业和终端企业,建强产业链;加快特钢研发、交易、物流、再生资源、人才培训“五个中心”建设,完善产业生态。
数字跃升工程。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云上平台,打造全国性特钢产业互联网平台。
品牌优化工程。引导企业强化商标、专利、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特钢产品标准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和行业话语权。
夏浴湖拆违,又见白鹭飞
“过去,我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态欠账较多。”谈到生态环境,晏勇坦言,夏浴湖整治是上一轮中央环保督察重点,要求2021年之内完成整改。
上世纪90年代,夏浴湖周边模具钢企业开始向湖里排污。后来,企业关停,但一直没拆走,夏浴湖仍然是个臭水塘。今年夏天,西塞山区委区政府力排众议,仅用了半个月就解决了这个老大难。
“34家企业,涉及股东200多人,债权债务关系复杂,拆违启动前,大家一度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晏勇态度坚决,“生态保护,没有价钱可讲,没有退路可言!”
经过调查摸底,区里全面掌握了企业法人、负责人及建设时间、建筑面积、土地性质、债权债务、经营状况、企业诉求等情况,制定“一企一策”。
晏勇介绍,14天时间,从区“四大家”班子成员到社区(村)干部,大家每天头顶烈日去、披星戴月归,一心扑在夏浴湖。许多老领导、女同志带头深入企业宣传政策法规,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7月28日,夏浴湖周边6万余平方米违建腾退一空。目前,正在实施夏浴湖综合治理项目,最终把夏浴湖打造成湿地公园,实现湖畅、水清、岸绿、景美。
“今年9月,夏浴湖周边,有群众看到白鹭又飞回来了!”晏勇欣喜地说。
毫无疑问是创新!放眼当今世界,产业竞争、发展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比如,德国鲁尔工业区从重化工城市群转型为新兴文化城市群,目前已成为欧洲高校密度最大的工业区。鲁尔区成功的关键,在于发挥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对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
按照省委要求,我们要“视创新如生命,把创新当使命,抓创新像拼命”。
对于西塞山这个资源枯竭型城区来说,抓创新是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十四五”时期,我们争创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抓创新主体,发挥大冶特钢、振华化学等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抓创新平台,科创模具技术研究院力争2023年建成国家级分析检测中心;抓创新生态,推进“政产学研用”有序对接,推广“科技成果贷”,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思想破冰,回归特钢主业
100多年前,中国近代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大冶特钢的前身)诞生于西塞山区。
“从新中国第一炉电渣钢,到第一根合金旋压管,从第一颗人造卫星到天宫、嫦娥、北斗,大冶特钢均提供关键部件用钢。”晏勇介绍,1956年,大冶钢厂摒弃粗钢,转型生产轴承钢、弹簧钢、齿轮钢等附加值高的特殊钢,走上发展快车道。
晏勇说,当前我国50%的高端轴承钢依赖进口,“这说明,特钢产业发展空间还很大。”
省委提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51020”现代产业体系,黄石市委也明确包括特钢在内的九大主导产业。对标省、市发展战略,晏勇认为,特钢既是这个产业体系的一部分,也为这个体系中其他产业提供先进材料,亟待加快发展。
“过去一段时间里,西塞山钢铁、建材、医药、化工,四个产业平均用力,什么都想做,反而什么都做不大。”晏勇说,为厘清发展思路,全区上下开展思想破冰大讨论。
破发展理念不新之冰,组织学习“湖北干部沪浙跟班学习启示录”专栏文章,在学先进、找差距中转思想、转理念;破发展视野不宽之冰,举办中国(黄石)特钢产业发展大会,邀请特钢院士、头部资本大佬把脉问诊。
“特钢产业是西塞山的家底,占全区工业总产值80%以上。”晏勇介绍,大讨论后,区委区政府提出,打造现代化特钢之城。
发展突围,迈向产业高端
任务书明确了,如何制定路线图?
今年上半年,西塞山区组织干部赴浙江新昌县学习考察,备受震撼!”晏勇介绍,新昌县本是资源匮乏县,秉持“资源不足科技补、区位不足服务补、动力不足改革补”的理念,11年时间实现了从浙江次贫县到全国百强县的跨越。
回来之后,结合实际,西塞山定下了发展目标:打造全国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特钢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全区特钢产业产值在2019年基础上实现翻番。
“实现这一目标,今后五年非常关键。”晏勇说,全区将着力实施五大工程,迈向产业链中高端。
龙头引领工程。支持大冶特钢(2021年“湖北制造业100强”第6位)项目技改、科研攻关,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特钢企业集团。
骨干倍增工程。支持重点骨干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兼并重组、科技创新等方式“二次创业”,实现规模与效益倍增。
链条提升工程。瞄准风电、轴承、工程机械等领域,引进一批头部企业和终端企业,建强产业链;加快特钢研发、交易、物流、再生资源、人才培训“五个中心”建设,完善产业生态。
数字跃升工程。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云上平台,打造全国性特钢产业互联网平台。
品牌优化工程。引导企业强化商标、专利、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特钢产品标准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和行业话语权。
夏浴湖拆违,又见白鹭飞
“过去,我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态欠账较多。”谈到生态环境,晏勇坦言,夏浴湖整治是上一轮中央环保督察重点,要求2021年之内完成整改。
上世纪90年代,夏浴湖周边模具钢企业开始向湖里排污。后来,企业关停,但一直没拆走,夏浴湖仍然是个臭水塘。今年夏天,西塞山区委区政府力排众议,仅用了半个月就解决了这个老大难。
“34家企业,涉及股东200多人,债权债务关系复杂,拆违启动前,大家一度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晏勇态度坚决,“生态保护,没有价钱可讲,没有退路可言!”
经过调查摸底,区里全面掌握了企业法人、负责人及建设时间、建筑面积、土地性质、债权债务、经营状况、企业诉求等情况,制定“一企一策”。
晏勇介绍,14天时间,从区“四大家”班子成员到社区(村)干部,大家每天头顶烈日去、披星戴月归,一心扑在夏浴湖。许多老领导、女同志带头深入企业宣传政策法规,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7月28日,夏浴湖周边6万余平方米违建腾退一空。目前,正在实施夏浴湖综合治理项目,最终把夏浴湖打造成湿地公园,实现湖畅、水清、岸绿、景美。
“今年9月,夏浴湖周边,有群众看到白鹭又飞回来了!”晏勇欣喜地说。
毫无疑问是创新!放眼当今世界,产业竞争、发展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比如,德国鲁尔工业区从重化工城市群转型为新兴文化城市群,目前已成为欧洲高校密度最大的工业区。鲁尔区成功的关键,在于发挥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对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
按照省委要求,我们要“视创新如生命,把创新当使命,抓创新像拼命”。
对于西塞山这个资源枯竭型城区来说,抓创新是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十四五”时期,我们争创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抓创新主体,发挥大冶特钢、振华化学等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抓创新平台,科创模具技术研究院力争2023年建成国家级分析检测中心;抓创新生态,推进“政产学研用”有序对接,推广“科技成果贷”,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