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拦系统仍在进化
目前,比较典型的阻拦系统,是美国航母普遍采用的MK7液压阻拦系统。MK7使用了滑轮缓冲装置,可充分消减飞机挂索的钢索张力峰值,并消除阻拦过程中因滑轮转速不同而引起的钢索振颤。它适用范围广,重量变化较大的飞机可以在该系统作用下实现相同距离内着舰降落。
随着舰载机和无人机日新月异的发展,航母阻拦系统也正逐步提高相应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美国在“福特”级航母上使用的AAG电磁阻拦系统就进步不少。在该系统中,滑轮阻尼器多了两个测量拉力的传感器。它可以直接把不同的拉力信号传送给中央集中控制器,提醒其启动相应的控制程序,从而有效防止过载。此外,钢丝绳卷筒替代了压缩汽缸,它能通过控制初始电流和最终电流,达到均匀过载的效果。
电磁阻拦系统控制起来更灵活,特别是不同重量的飞机轮流降落时,只需按下按钮,一切由自动调节装置搞定。这就好比称重时,磅秤需要人工不断更换砝码,而电子秤只需调整好测算状态,即可连续工作。
总体来说,与液压阻拦系统相比,电磁阻拦系统简单轻巧,调节方便,操作容易,不仅缩短了反应时间,还优化了阻拦效果。不足的是,电磁阻拦系统发的电不易转化使用,只能利用电阻消耗电量,节能方面不如压缩汽缸。
采用电磁阻拦系统并不意味着能够安枕无忧。它只不过在限制过载和反应速度上有一些进步,对降低事故率不会有太多帮助,特别是“逃逸复飞”和紧急情况处理等关键环节,和液压阻拦系统并无不同。
要彻底解决降落安全问题,垂直降落也是一种方法。它通过舰载机发动机方向可调的矢量推力来控制降落方向,能在不需要阻拦系统的条件下,实现垂直降落。但是垂直起降需要付出更大代价。除了飞机的作战半径和载弹量要打折扣外,着舰点甲板下面还要安装复杂的散热循环水管。事实证明,垂直起降飞机在航母上使用得不偿失。至于这项技术在将来的发展前景,还需拭目以待。(孙群才 李 想 乔红新)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9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