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王立军化
一位与王立军熟识的全国政协委员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2012年3月1日,重庆市两会代表在进京前作了一次精神传达,大家第一次从正式渠道听到了“王立军事件”这个名词。
会议传达了“王立军事件”的初步经过,2月6日,王立军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后,市长黄奇帆、组织部长陈存根和纪委书记徐敬业一同到了成都。到达后,黄奇帆与王立军进行了交谈,但传达没有披露交谈内容。2月7日晚,王立军主动走出领事馆,由北京方面接走。
这位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王立军从警多年,对警界有特殊的感情,对副市长的职位并不在意,但极其珍视其在公安系统内的位置。2月5日,王立军不再担任重庆市公安局局长的决定宣布3日后,这位人士曾致电王立军以示慰问,他说,王立军当时“情绪和语气一切正常”,所以,当得知第二天发生了“王立军事件”后,他的惊讶程度超过很多人。
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外记者会上表示,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必须反思,并认真从王立军事件中吸取教训。
王立军在任时期曾风风火火的重庆公安局,如今正在努力“去王立军化”:一些曾被王立军处理过的民警正在申请“平反”;原被王立军撤并的派出所也在逐步恢复;重庆女子交巡警换上了正规警服;重庆公安局门口两个石球上王立军手书的“剑”“盾”二字也消失了??王立军在任时期,因有宣传评比任务,每天关于重庆公安的新闻达十几条,如今媒体很少收到警方的新闻通稿和采访邀请。
然而人们的期待,或许并不仅是去除这些表面的、细微的形式,上溯三年,甚至三十年,是否还有许多事情、案件、领域??都需要做些“去王立军化”的努力。
一位知情人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1999年,当王立军接到“三轮车夫案”的法庭传票时,冲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去美国领事馆申请避难。
一语成谶。13年后,这个集聪敏、傲慢、疯狂、残暴、冒险家与完美主义者于一身的明星公安局局长,竟然真的以这样一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警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