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蛟龙”号完成最后一潜 首次取得藤壶样品(图)
采集的样品
海绵与海星
中新网9月10日电 据国家海洋局网站消息,当地时间9月9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北太平洋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采杞海山区南侧,开展了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第31航次)最后一次下潜作业,首次取得藤壶样品。
“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最后一潜在海底工作6个多小时,航行距离约3公里,深度变化为600米,最大下潜深度2418米。“蛟龙”号在海底进行了近底观察,航行拍摄到多种高清海底生物和海底地质视像资料,采集了8升近底水样、6块富钴结壳,1种2个冷水珊瑚片段、3种3个海绵片段、1个7腕海星、1种3个海百合,并在该海区首次采集到1种2个藤壶,拍摄到了多种高清海底生物和海底地质资料。下潜人员为唐嘉陵、杨波和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工程技术人员李宝钢。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海洋生物学家王春生表示,通过本次下潜发现,采杞海山2100米以浅海绵种类多、丰度高,说明海山的不同侧面生物种类组成明显不同。
现场总指挥刘峰用“安全、圆满”来形容试验性应用的整个航次科考工作。他表示,通过3个航段的科考工作,“蛟龙”号共下潜21次,取得了丰硕成果,既为我国深海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视像、样品资料,也为世界认识海洋、研究海洋做出很大贡献。研发人员能够对“蛟龙”号应用自如,使用单位技术人员也在逐步提升对“蛟龙”号的应用水平,这些都说明“蛟龙”号和这支队伍初步具备了科学应用的条件,为“蛟龙”号转入常规化业务运行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