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所有的部门整合中,上海是“手术”最大的,也是最惹人关注的。近半年停牌之后,2014年11月21日上海文广整合大戏终于揭开大幕,其旗下两家上市公司百视通、东方明珠重组方案正式亮相。本次重组涉及换股吸收合并、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募集配套资金三大步骤,重组完成后,百视通将成为上海文广集团旗下唯一的资本运作平台,并有望晋升为A股市场文化传媒类唯一市值上千亿元级的上市公司,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这些体制改革的实质性“破冰”,兑现了孙志军的承诺,“文化体制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剩下的多是难啃的硬骨头,在改革的任务设置上,提出了一些涉及深层次矛盾和难点问题的重大任务,要狠抓落实,在工作推进上,力求做到具体化、项目化、责任化,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能落地、见实效”。
2014年的最新数据印证了文化产业继续向好发展态势:
——1—9月,全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453亿元,同比增长22.2%;
——截至9月底,中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219.49亿元,已超过2013年全年的217.69亿元;1至9月,国产电影票房112.73亿元,占市场份额的51.36%;
——上半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496.2亿元,同比增长46.4%……
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文化产业正为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增添一抹亮色。
C.市场活力竞相迸发
2014年5月,江苏凤凰传媒集团以8500万美元收购美国童书生产商PIL及其相关产业,这次收购的资产与业务分布四大洲7个国家;2014年6月,黑龙江省出版集团投资5.95亿元认购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1.7亿股份;2014年12月,奥飞动漫宣布与好莱坞新摄政娱乐公司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将分享三部好莱坞大片在全球的发行收益,高起点切入电影产业链……
这些只是文化企业并购重组、跨界融合日趋活跃的一个缩影。伴随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文化企业的发展活力充分释放,文化金融合作在向纵深方向推进,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文化产业呈现出喷涌而出的新活力。
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一直是文化体制改革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在政策的强力支持下,全国2100多家国有文艺院团相继完成转企改制,并继续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演艺企业的创新能力、营销能力、资本运作能力和知识产权经营能力显著增强。
北京市曲剧团的变化就是其中一个典型。转企改制后,院团一下子变成自负盈亏的企业,不少演职人员心里没底。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不到一年,北京市曲剧团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董事会、监事会,从一个无剧场、无排练厅、无办公地的“三无剧团”转变成为戏剧市场的弄潮儿。2014年前4个月,北京市曲剧团已经完成演出99场,收入654万元。“时间还没过半,我们的收入已经达到了2013年的一半。”团长孙东兴说,“更重要的是要看收入结构,这654万元里,商演568万元,占到将近九成的收入。”
在政府不断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同时,文化企事业单位也在积极探索新的管理运营模式。
上海交响乐团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古老的交响乐团之一。全新的理事会制度激发了这家历史悠久的乐团的发展活力。“实行理事会制度的最大好处是解决了乐团的资金难题,确保乐团按照艺术规律运行,保证艺术水准。”团长陈光宪说,以往,上海交响乐团的收入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投入和乐团演出收入,吸收了浦发银行、太平洋保险公司等大企业加入理事会后,现在的企业发展注入了更多动力,稳定而高超的艺术水准吸引了更多的乐迷。
“这些文化企业的探索表明,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将市场机制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这回到了文化体制改革的逻辑原点,也抓住了解决各种文化问题的牛鼻子。面向市场,深入市场,融入市场,构成了横贯文化体制改革历程的一条主线。”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巡视员孙若风说,未来改革中,要坚持把更多的治理权力归还市场、把更多的改革空间归还市场、把更多的改革动力归还市场,将中国文化发展带上阳光大道。
(作者: 编辑:田思凤)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Copyright © 2001-2019 婀栧寳鑽嗘缃戠粶绉戞妧鑲′唤鏈夐檺鍏徃 All Rights Reserved
钀ヤ笟鎵х収 锛� 澧炲€肩數淇′笟鍔¤鍙瘉 锛� 浜掕仈缃戝嚭鐗堟満鏋� 锛� 缃戠粶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 锛� 骞挎挱鐢佃鑺傜洰璁稿彲璇�
鐗堟潈涓� 鑽嗘缃� www.cnhubei.com 鎵€鏈� 鏈粡鍚屾剰涓嶅緱澶嶅埗鎴栭暅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