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楚商与浙商的风云对话:放眼未来楚商如何向浙商学习

发布时间:2015-11-12 17:28:13来源:SRC-389

图为:楚商与浙商对话现场。

湖北日报讯 文/图 记者雷闯 林建伟 倪娜 李溪

编者按

商海风云,楚商崛起。

作为后起之秀,楚商视浙商为学习榜样、追赶目标。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浙商已成长为中国第一大商帮,足迹遍布全球。

放眼未来,楚商如何向浙商学习?

经济全球化时代,双方合作的机遇和空间在哪里?

昨日进行的“楚商与浙商对话”大佬云集,来自“东湖与西湖”的思想碰撞,犹如一场盛宴,给人带来不少启迪。

对话人物名片

楚商代表:

楚商联合会会长、泰康人寿董事长 陈东升

信中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汪潮涌

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毛振华

九州通集团董事长 刘宝林

人福医药董事长 王学海

京山轻机董事长 李健

浙商代表:

正泰集团董事局主席 南存辉

复星集团董事长 郭广昌

均瑶集团总裁 王均豪

浙江宝石集团董事长 阮小明

亚布力中国企业论坛创始人 田源(嘉宾)

不小富即安,不眼高手低

——楚商眼中的浙商

汪潮涌:浙商最大的特色是早、多、大、洋。小时候(上世纪80年代),在蕲春老家挑着担子吆喝的是浙江人。30年后,浙商身影遍布大江南北,在胡润财富榜单上,浙商上榜频率最高,名次最靠前。海外投资最多的,也是浙商。近几年,以郭广昌为代表的一批浙商,掀起全球并购潮,纽约等多个国际大都市的地产项目纷纷成为浙商囊中之物。如今,浙商已形成了一张沟通世界的网络。

毛振华:早在1985年,我曾前往浙江考察乡镇企业发展,发现浙江资源匮乏,环境艰苦,真可谓“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靠着拼搏精神,浙商用汗水重新配置资源,走向了世界。

刘宝林:浙商从一针一线做起,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最后将一些不起眼的小商品,做成了大产业,这种精神令人钦佩。

王学海:义乌市场比汉正街起步晚,但是他们没有小富即安,抓住时代机遇,一跃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小商品市场,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

生意颇多“高大上”

——浙商眼中的楚商

郭广昌:在我眼中,楚商做的生意都是“高上大”。复星集团在香港上市后,资产达到500多亿元,公司才敢涉足金融领域。但是一批楚商代表很早就进军金融,并成为行业领袖。如,陈东升1996年创办泰康人寿,成为了保险行业翘楚;毛振华创办了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浙商企业融资发债进行信用评级,都是毛振华说了算;汪潮涌,从华尔街回来进军风投,在全世界并购。

南存辉:楚商崇文尚智,在市场上成长了一批高学历企业家,尤其是在互联网领域,楚商更是占有一席之地,涌现出雷军、周鸿祎、于刚等一批知名企业家。

单干输给抱团

——两种文化的思想碰撞

陈东升:浙商人喜欢抱团发展,如郭广昌创建复星集团时,创业团队是5人,现在“5兄弟”依然在公司,没有散伙,能够共患难、共享受,这种精神特别宝贵。

南存辉:浙江人多地少,为了生存,大伙只能抱团往外走。从本质上讲,抱团是弱势群体的一种自救。最后在市场经济中,形成了一致对外的文化。没有抱团,就没有浙商的今天。

田源:楚商文化就像湖北的地理位置,非常包容,对外来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王学海:湖北人更喜欢单干。加上湖北人都很聪明,主意多,不大愿意受人指挥。

毛振华:几年前,我和郭广昌去黑龙江投资。结果,郭广昌带了一批浙商共同投资,赚了大钱;而我一个人投资10亿元,至今没有收回一分钱本钱。

陈东升:经济全球化,资源共享才能发展。楚商联合会成立时,就喊出了“向浙商学习的口号”,天下楚商要抱团发展。

浙商期待培养“湖北马云”

——两大商帮的合作机遇

毛振华:我认识一个做私募股权投资的朋友,贷款20多亿投资郭广昌的项目。我非常惊讶,朋友却说,相信浙商的经营能力,自己能够跟着赚钱。作为新兴商帮,楚商崛起新路径,就是加强与浙商合作。

企业发展如同行车,如果开车方向感不好,拉车又很吃力,那就买票坐车,这是相互帮衬。浙商已经迈出全国、走向世界。湖北要把自己的产业和项目拿出来,开放给浙商,楚商搭便车的机会很多。

汪潮涌:以前,湖北是浙商的产品市场;未来,湖北将是浙商的资本市场。股权增值时代,浙商非常看好湖北企业,因为湖北有人才优势,新兴产业创业者多,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等,都需要高端人才。未来,浙商和楚商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本市场、人才和管理等方面有更多合作。

郭广昌:我们希望加大对湖北的投资,尤其是通过资本纽带与中小企业合作。复星集团有风投和私募股权投资,每周我都要见3个小企业创始人,每人谈1个小时以上。未来,这种模式可以复制到湖北,支持湖北的中小企业,说不定他们中就有未来的马云。

新常态下布局新产业

——大佬们的商业敏感

王均豪:中国经济不可能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企业要做好准备,按照既定目标走。目前,我们也在积极布局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寻找新的增长点。

李健:伟大的企业,一定是既能够经得起经济放缓,又能够充分享受经济增长,况且现在中国经济现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形势并没有想象中的悲观。眼下,要寻找周期性比较好的行业,做经营和投资。

王学海:积极布局大健康医疗产业,与互联网对接。几年前,我们投1500万元到一家用唾液检测艾滋病的公司,公司产品全在网上销售,现在估值已超过10亿元,未来将达到30亿元。同时,公司还积极入股公立医院,虽然短期可能挣不到钱,但能有效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未来潜力无限。

刘宝林:经济调整很正常,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式的粗放增长不可持续。经济下行时,企业压力大,但同时商机无限,九州通将围绕着医养结合的大健康产业积极布局。

避免盲目多元化

——听听大佬们的忠告

王均豪:每个行业都有周期性,多元化发展是企业应对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手段。但只能拿出主业的利润去发展别的产业,决不能拿主业现金流多元化,抽主业的“血”。

阮小明:不管经济多困难,都要精心做主业,不能盲目多元化。这几年,我接触了不少中小企业,没有一个是主业出现问题倒闭的,大多是多元化发展陷入困境。有10分的能力,可以干12分的事,但决不能干100分的事。

王学海:不能盲目多元化。去年,公司计划并购一家药厂,这家药厂因为年利润几千万,日子很滋润,直接拒绝了收购。但是,这个药厂想赚快钱,投资了小贷公司,结果因资金链断裂导致整个药厂差钱,今年主动找到我们希望并购。

毛振华:目前企业负债太高,一个浪潮下来,很多企业可能被淹死。建议企业放开股权,让更多社会资本进入,降低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