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湖北创投基金8年孵化32家企业上市 给企业注入活水

发布时间:2016-06-20 11:01:06来源:SRC-11

政府性资金市场化运作支持实体经济,9倍杠杆撬动社会资金跟投

编者按

如何孵化所创之业,湖北走出了一条科技与金融对接的新路——通过创投引导基金、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引路,孵化引领企业成长,政府搭台金融唱戏,最大限度给科技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来自湖北省科技厅的数据显示,作为国内前20强的湖北省级创投引导基金参股子基金19只、总规模40亿元,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90项,孵化三丰智能等32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有金融学者表示,政府搭台金融唱戏,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本报记者 沈佑荣

“市场化运作,子基金以普通股东身份进入公司。”6月16日,湖北科技厅一相关负责人对长江商报记者谈起湖北利用政府资金对科技企业的孵化,显得颇有心得。

的确,近年来,湖北科技金融的步伐坚实有力。2008年设立的湖北省创投引导基金就是专门用于扶持孵化初创期、成长期企业。

来自湖北科技厅的数据显示,母基金规模达6.879亿元,子基金19只总规模40亿元,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90项,共有32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湖北省级创投引导基金位列全国780只政府引导基金20强,在其示范带动下,武汉、宜昌等地市也跟进设立政府性创投引导基金,规模超过65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作为省创投引导基金首批入驻的企业三丰智能,登陆创业板已近5年。6月17日,该公司董秘徐恢川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省创投基金通过省高新投进入公司,虽然只有500万元,但对公司的发展尤其是上市起了关键性作用。

“创投基金就是孵化器,引领扶持创新型、战略新兴等重点方向企业。”湖北科技厅一人士表示,创投基金是孵化项目源,银行等金融机构则对接这些项目源,助力企业壮大,从而实现产业与金融的无缝对接。

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90项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股权投资时代的创投基金,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

“要不是创投基金及时进入,公司上市难言顺利。”创业板上市公司三丰智能董秘徐恢川对长江商报记者说。

2009年,位于湖北黄石的三丰智能准备登陆创业板,公司主业是专用设备制造。当时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公司股权高度集中,需要稀释,引入战略投资者并不容易。转折发生在2010年,省创投引导基金的子基金省高新投率先以500万元入股。在政府性基金带动下,先后有3家风投进入,由此,上市条件成熟。2011年11月15日,三丰智能成功上市。

省创投基金孵化的上市公司远不止三丰智能一家。

湖北省科技厅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目前,省创投引导基金子基金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90项,其中鼎龙股份、三丰智能、康欣新材、天喻信息、华中数控等9家在A股主板上市交易,湾流科技、湖北祥源、天门益泰等23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值得一提的是,湖北省科技厅组织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累计筛选出465家路线图计划企业纳入重点培育对象,已有7家路线图计划重点培育企业在创业板上市,120家成为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

此外,上述计划中还推动路线图计划重点培育企业进入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四板)。目前,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建立了全国区域股权市场首个“科技板”,挂牌科技板企业达341家。

跻身国内780只政府性创投引导基金20强

孵化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的湖北省级创投引导基金,目前已跻身国内780只政府性创投引导基金前20强。

湖北省科技厅相关人士介绍,省级创投引导基金2008年设立,注册资本已由4亿元升至6.879亿元,通过合作设立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子基金等19只,子基金总规模近40亿元,实现了财政资金9倍的杠杆放大效应。

“创投基金的主要目标不是资本回报,而是社会引导效应。”湖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适时退出所投资企业时,在收益分配方面遵循先回本后分利原则,且多让利创投企业,从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中。

湖北科技厅提供的资料显示,通过加强部门间横向协同和国家、省、市间上下联动,19只子基金获得科技部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支持5.2亿元。通过省创投引导基金市场化运作,吸引深创投、日本大和、硅谷天堂等国内外知名创投机构来鄂设立基金,培育了湖北高新投、华工创投、长江资本等知名本土创投机构。在省级创投引导基金示范带动下,武汉、宜昌、襄阳等地市也纷纷设立政府性创投引导资金,总规模达65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底,湖北省登记各类股权投资类企业912家,注册资本546.69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了49.75%和15.9%。目前,湖北创业投资体系建设已跃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

湖北高新投官网显示, 截至2015年6月,公司及参股基金共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151项次,投资额超17亿元,带动社会投资机构跟投30亿元,银行跟贷20亿元以上。据不完全统计,被投资企业总资产规模超过350亿元,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投资参股的企业有6家已成功上市,多家以并购、股权转让等方式实现了增值退出,还有一大批参股投资企业正在积极筹划上市。

连续4年主办创新创业大赛,助力科技与金融对接

在科技与金融对接的这场大戏中,远远不止创投引导基金一家在参与,政府及银行、保险、证券等诸多金融机构也纷纷抢入。

湖北一地方金融办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各级创投引导基金及新成立的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带有政府性质,主要作用的撬动社会资本进入,同时弥补社会资本不愿意或者单纯靠市场无法覆盖之处,而对接科技企业的主力军还是社会资本以及金融机构。不过,因为信息不对称,政府引导作用至关重要。

6月16日,长江商报记者在湖北省科技厅采访时,一人士透露,正在紧张筹备今年的创新创业大赛。据其介绍,湖北已连续4年主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湖北赛区),去年的大赛后两个月促成2 .1亿元的天使投资到位。

为了让金融与科技企业对接,在科技部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该中心还连续八年主办“中国中部(湖北)创业投资大会”,吸引国内外知名创投机构和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接。

6月17日,武汉光谷一家光电产品生产企业财务负责人表示,两年前,公司也是在一次创新创业大赛上与武汉一家银行初步达成了融资意向,首次在银行获得500万元贷款。

湖北科技厅办公室一人士介绍,近年来,湖北先后出台“成果转化十条”、“创业十条”等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突破性举措,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成果转化和投资初创期科技型企业。

湖北一家城商行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银行之所以不愿向初创期、成长期企业贷款,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毕竟银行自身也要注意资金安全。

投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和征信体系等方面的问题正在逐步缓解。

湖北省科技厅提供的信息显示,该中心联合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和腾讯武汉公司等专业机构,启动建设湖北科技金融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目前已汇聚全省科技型企业12000余家、省内外400余家投资和金融机构、金融产品600余个。平台试运行半年来,已为中小企业促成融资6.76亿元。

驱动银企对接 湖北金融创新辟新路

长江商报消息 政府搭台促银企相识,通过风投、保险为企业增信,银行跟进支持企业融资

本报记者 沈佑荣

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湖北创新驱动银企对接。

一周来,长江商报记者多方走访了解到,在政府资金指引下,湖北的多家金融机构纷纷创新贷款方式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开辟一条银企对接路径。具体表现为,通过创投大会、创新创业大赛的平台,银企相识;通过风投、保险等提升企业信用,银行信贷随即跟进,从而大幅度支持企业融资。

6月17日,招行武汉分行小企业金融部总经理张志勇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该行专门针对科技企业推出了上市贷、并购贷、三板贷、补贴贷、纳瑞信用贷等多款科技金融创新产品。截至上月,该行为武汉市内34家拟上或已挂牌新三板企业获批三板贷的专项授信额度已达3.05亿元。

融资难得以缓解的同时,融资成本也大幅下降。武汉凌云光电财务总监曾红斌向长江商报记者证实,算上政府给予的各项政策补贴,融资成本相较往年下降一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冀志斌表示,金融创新支持科技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在时下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省内外机构深耕科技金融

一轮轮金融创新的推出,湖北科技企业融资难有了缓解迹象。

“今年融资不成问题,银行早就答应好了。”6月17日下午,位于武汉光谷的武汉凌云光电财务总监曾红斌十分笃定。

曾红斌介绍,作为轻资产的科技型企业,公司无抵押物,融资一度十分艰难。前年,武汉农商行向公司伸出橄榄枝,采取信用加专利质押等方式,短短3个月千万元贷款就到了公司账上。今年,该行有意增加授信额度。

曾经有不少科技公司手握大把专利技术苦于无资金的局面有所改观,而此后得益于政府推动的金融创新。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针对科技型企业的融资,不少银行动作频频,纷纷推出创新产品,支持科技企业。

汉口银行在全国率先推出萌芽贷支持初创科技企业,安翰光电技术公司就是受益者。这家公司是由留美博士回国创立,从事胶囊内窥镜等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创业之初研发费用成最大的发展难题。2013年,公司获得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的250万元专项经费拨款,汉口银行锁定这笔拨款为质押物,为公司发放200万元贷款,助企业渡过难关。

武汉农商行负责人介绍,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该行已累计向东湖示范区300多家科技型企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发放贷款45亿元,科技型企业信贷转化率达60%以上。

除了本土银行,在鄂的金融机构也不甘落后。

招行武汉分行提供的信息显示,早在2010年,该行就为科技金融工作推出“千鹰展翼计划”,服务群体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截至今年一季度,湖北省内918户企业纳入“千鹰展翼计划”,贷款余额28亿元。

招行小企业金融部总经理张志勇介绍,在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上,一方面,该行在信贷产品上进行创新,先后推出上市贷、投联贷、补贴贷、三板贷、纳税信用贷等,满足各阶段科技型企业融资;另一方面,招行联手关联公司招银国际,开展投贷联动业务。

“分行前期给予一家新材料企业2000万元设备融资,续贷多年,去年,招银国际股权投资2000万元。”张志勇说,几年间,这家企业年销售收入实现了从几千万元到超过3亿元的跨越。

政府搭台力促银企对接

科技型企业融资得以便捷,其背后是政府搭台推动银企对接。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科技型企业(未上市前)成功获取银行贷款,主要以专利质押、保证保险等方式,当然,此前有风投入驻的也较易获得贷款。一条或明或暗的路径是,创投引导基金参股的子基金入驻,银行跟进。创投大会、创业创新大赛上,银行与企业对接,专利质押银行放贷,政府对企业给予补贴。而保证保险背后更有政府的影子,不仅是企业投保政府补贴保费,而且银行贷款损失,政府承担30%的损失。

值得关注的是,保证保险贷款是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联合湖北省保监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联合推出,建立“第三方信用评级+银行贷款+保证保险+政府”模式的科技贷款风险分担机制,除适用信用贷款外,还可以辅以知识产权、股权等多种质押方式。

光谷一家小型科技企业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曾经多次上门找银行申请贷款,因为无资产抵押均无功而返。但在创新创业大赛上,有几家银行对公司表达了兴趣,在充分了解公司历史及现状后,最后以专利质押+信用方式发放了700万元贷款,帮公司渡过资金难关。

目前,出于信贷风险以及信贷支持计划考虑,国有五大行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并不太大,一家国有大行在武汉对小微企业发放的贷款虽然不断上升,仍不足10亿元。

不过,在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看来,国有五大行与中小型科技企业之间仍存在信息不对称。这位人士透露,该行挑选科技企业发放贷款的标准,一是有风投特别是政府性创投引导基金进入,就可以贷款;二是评估企业专利在行业内领先程度、科技成果转化的难度及市场前景,适量提供信贷支持;三是政府对企业的“态度”,属于政府引领的行业,纳税达到一定标准,也会给予融资支持。

6月18日,一名不愿具名的金融学者表示,中小型企业包括科技型企业,虽然存在经营风险,但属于产业转型升级、人员就业的主力,政府搭台创新,推出风险分担模式,银行还是愿意通过创新来尝试的。在他看来,政府搭台金融创新唱戏的路径,有现实意义。

企业享政策红利融资成本减半

创新驱动不仅缓解了企业融资难,企业也因享受政策红利融资成本得以减半。

上周,长江商报记者走访光谷的多家中小型科技企业负责人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相较往年,仅以向银行贷款为例,融资成本下降明显。

一家节能环保公司负责人介绍,企业信用评级、专利质押、保险费等方面,政府都会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一般是每年六七月份,企业将资料递交给政府相关部门,经审核后,政府将补贴款项划到企业账户。

作为财务总监,曾红斌对科技企业融资获取政府补贴的政策烂熟于心。他说,科技型企业贷款,多数以专利质押+信用贷款+保证保险贷款等组合贷款方式获取。申请贷款前,先要对公司专利进行评估,并将专利质押,同时,要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进行信用评级时,约需缴纳3万至4万元(不同企业收费不一样),政府补贴50%。办理保证保险贷款,企业需要先向保险公司缴纳一笔保险费,保费一般是贷款本息2%,政府补贴四成。在专利质押方面,科技部门也会给予1.5%的贷款贴息。相比传统贷款,少了担保费等中介费用。

“以1000万元组合贷款为例,企业的融资成本会略低于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多年从事财务工作的曾红斌说,传统贷款年利率超过8%是正常的,算上各项费用,超过15%—20%是常见的,而民间借贷超过36%的也不足为奇。

曾红斌的所言非虚。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东湖高新管委会曾明确对获得保证保险贷款的科技型企业的贷款贴息、投保费用补贴政策,具体为,投保费用补贴40%、基准利息贴息25%、贷款损失补偿30%(指资金提供方)。同时,武汉市科技金融专项补贴资金围绕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科技保险保费补贴等统筹配置。

资料显示,早在2014年7月,武汉市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22.84亿元,贷款余额7.10亿元,这些科技型企业均获得科技金融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去年前三季度,武汉73家科技型企业获得保证保险贷款1.71亿元,政府保费补贴达164.54万元。

冀志斌表示,产业与金融的对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科技成果亟需转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