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机器人新一轮风口来袭 湖北距批量化生产还有多远?

发布时间:2017-08-20 17:38:50来源:湖北日报网

   19日,青桐汇活动开场,10个可爱的阿尔法机器人带来多支劲歌热舞,吸引不少来宾围观拍照。 

   

图为湖北产的NAO教学机器人。记者 刘天纵 摄

  湖北日报网讯(全媒体记者 郭习松 刘天纵 实习生 胡玉)

  18日,为期三天的第十届智能机器人与应用国际会议在汉落下帷幕;19日,中国光谷·青桐汇“未来科技·机器人”专场在武汉光谷举行。

  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理论上讲,未来机器人将‘无所不能’,几乎所有领域都能实现机器换人。”面临新一轮风口,不少专家呼吁,拥有雄厚的科研和产业基础的湖北,宜抢抓机遇,奋力摘取机器人这一“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

  从“动作解放”到“心脑解放”

  意念控制机器人或不是梦

  16日,在2017年第十届智能机器人与应用国际会议会场外,一个个机器人企业展台前,围满了“看稀奇”的观众。机器人各显神通,有的会迎宾招手、有的会写毛笔字、有的会安保巡逻……

  会场内,专家学者们也带来了世界智能机器人研究的最新成果。瑞士洛桑理工学院教授Aude Billard分享了“类人机器人”的研究进展。她说,机器人要像人,其各关节的快速反应、灵活性、协调性、精确度是最大的难题,尤其是对运动物体的精确抓取,需要像“阿尔法狗”一样,通过长达数月的“练习”实现。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黄强则演示,一个仿生机器人,怎样迈步才更稳健,哪种跌倒姿势最正确。

  韩国釜山国立大学教授Jangmyung Lee透露,目前,已研究出能像人一样追踪声音的机器人,可自动规划路线,跟着人一同进退。在他看来,未来,人类有望通过意念来控制机器人运动,即通过仪器将神经生物信号传递给机器人,使机器人能够执行人的命令,即便是假肢也能够“听懂”人的指示。

  塞浦路斯大学教授Daniel Hayes分享了海底潜航机器人的最新研究成果:不但可以代替潜水员进行沉船打捞、水下电缆铺设等作业和施工,还能对稀有金属和天然气等海洋资源的开发,犹如“海底侦察兵”。

  “理论上讲,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机器人将‘无所不能’。”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福田敏男表示,全球机器人发展已从人工操作控制、模拟人类动作向智能决策的3.0时代发展。未来机器人将不仅取代人的体力劳动,实现“动作解放”,更会延伸人的精神世界,实现“心脑解放”。

图为武汉京天电器有限公司研发的机器人,会写毛笔字。 记者 刘天纵 摄

  新风口来临,机器人技术服硬更服“软”

  “几乎所有领域都能实现机器换人。”福田敏男表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仿真系统等都将是非常大的市场。他认为,世界机器人研究要从方便生活应用着力加强和人相关的功能研发。

  “让机器人与人成为朋友,是机器人研究的梦想。”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乔红表示,从历届机器人挑战赛看,我国机器人产业的技术瓶颈是环境适应性不强,普遍存在互联互通难、动态重构难、协同操作优化难等问题。

  对此,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彦敏指出,提升智能控制“软件”和精细机电“硬件”研发能力,是抢滩机器人产业前沿的重要任务。

  “当前,传统工业机器人的硬件走向模块化、标准化,‘软能力’的竞争即将到来。”他表示,我国机器人产业要加强机器人软能力和自主行为的研发,满足智能制造个性化、柔性化动态配置、绿色、高效的需要。

  “在很多工厂,要么不用,要用就用国外品牌,是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应用遇阻的重要原因,究其原因是国产机器人竞争力存在差距。”武汉奋进智能机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光谷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徐击水说,国产机器人在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全球70%以上的市场在日企、德企手里。

  “通用机器人市场,已被国外巨头牢牢占据;但我国在传感器、人机交互、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坚持研发,为国产机器人创新发展、换道超车提供了可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武汉汉迪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建军乐观表示,机器人时代,除了汽车、3C、食品饮料、制药等行业,还有许多市场正面临着产业升级,亟需一些适于行业特点的专业机器人及新型协同机器人产品。

  湖北奋起直追,路有多远

  “目前,湖北有100多家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各种各样的机器人,都可实现湖北造,但距离批量化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省经信委机械处相关负责人坦言。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显示,2016年,湖北省机器人企业数量全国排名第九,市场应用规模位居全国第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很少。

  “各有所长,但各自为战;产业链完整,但过于分散;没有集中的产业园区,企业交流和合作还不够深入。”徐击水分析症结认为。2016年9月,在各方促进下,光谷40多家机器人企业携手成立了湖北省首个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目前,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山东省、深圳市都将智能机器人发展列入重点科技专项。湖北省在机器人产业政策的引导上做得还不够,省内相关企业和人才流失严重。”南洋理工大学毕业回汉创业的武汉需要智能公司总经理鲜麟波认为,湖北机器人产业发展步伐偏缓。

  对此,湖北省机器人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黄心汉建议,湖北应尽快制定机器人产业战略和发展规划,出台相应的机器人产业扶持政策和措施,加大投入,重点投资,发展优势,迎头赶上,力争在5年至10年内建成一批机器人龙头企业和特色企业。

  “湖北科研基础好,是汽车、光电子、生物医药、船舶等制造大省,在智能机器人这个大风口下,理应认准方向,加快发展步伐!”在两大论坛上,多位湖北籍机器人专家呼吁表示。

  风口之下,一批先锋企业正寄托着湖北奋起直追的希望——

  奋进公司在白酒行业推出了国内第一台工匠机器人产品——上甑机器人,填补了国内空白;

  需要智能公司推出的一款安防机器人,单台日工作量相当于3名普通小区保安;

  汉迪公司推出的全向移动智能机器人,得到市场广泛认可;

  武汉京天带来NAO机器人,可实现智能陪护、教学。

  看好产业前景,资本纷至沓来。今年3月,库柏特获得4000万元A轮融资;7月,海默机器人完成1800万首轮(Pre-A轮)融资;8月,安翰光电(武汉)公司继今年2月获得数千万美元投资后,再获1亿美元投资,用于胶囊内镜机器人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