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产业扶贫的天门路径:让新型经营主体挑大梁

发布时间:2017-10-06 07:57:10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谭亲璐通讯员付磊磊

日前,天门市召开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暨精准扶贫现场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该市1700多个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精准扶贫,其中帮扶10户贫困户以上的经营主体达257家。

这支“大军”,活跃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让市场主体挑起脱贫攻坚的大梁,扶贫产业接地气、求实效!”天门市委书记吴锦说。

扶贫产业搬到家门口

9月29日,渔薪镇董塌村,10多名女工坐在缝纫机前飞针走线。

这是天门天恒制衣有限公司的一个加工车间,也是该镇就业扶贫点之一。在这里上班的涂学珍就住在厂房附近,家中两个儿子在外打工,90多岁的老母亲和因车祸丧失劳动能力的丈夫全靠她一人照料。

涂学珍来厂里已有两年,每天的工作就是为拖鞋镶边、铺面。现在,她一天过手1000多双拖鞋,月收入3000多元。“在家门口打工,活多忙不完,收入稳定,关键是能照顾家里。”她说。

村支部书记董银平介绍,全村共有贫困户55户、210人,在这里工作的就有13户。

天恒制衣总部在渔薪镇工业园区,主要从事服装和拖鞋加工,企业现有员工200多人,其中贫困户就有50多人。

加工车间负责人邓中兰说,贫困户进厂就业几乎是零门槛,企业不仅提供免费食宿,还免费培训。“在村里设置就业点,既可以让群众就近上班,也能缓解企业招工难。”邓中兰介绍,公司与江苏、浙江等地的多家酒店有订单合同,日需求量在30万双以上,目前还有100多人的用工缺口。企业计划进一步在渔薪镇潘湾、斗笠、青山、姚祠等地建立就业扶贫点,让更多贫困户就近就业。

特色农业带动脱贫致富

黄潭镇荷沙公路旁,一个个银白色的塑料大棚连成片。这是万紫千红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

合作社理事长黄钱松介绍,合作社去年初落户,以每亩840元的高价流转贫困户土地,并长期雇请5名贫困劳动力就业,他们人均年收入过万元。

年近六旬的邵冬梅是该村8组贫困户,丈夫和儿子因病去世,只留下她孤苦一人。去年,她将家中3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并在合作社务工,一个月收入近2000元。

黄钱松说,合作社用工优先考虑贫困户,会“量体裁衣”安排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在黄潭镇,类似万紫千红合作社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成了精准扶贫主力。梦丽马现代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员工43人,其中贫困户11人;三军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长期安排七屋岭村26名贫困户务工,人均年收入1.5万元以上;正在建设中的知青农庄,吸纳了贫困户15人在工地上务工……

截至目前,黄潭镇通过引进市场主体,调优产业结构,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发展扶贫产业基地30多个,全镇共流转土地1.8万多亩,通过产业扶贫解决了270多户贫困劳动力就业难题。

政策杠杆撬动市场主体

去年底,天门市红日子富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获得市扶贫办5.1万元的奖补资金。该合作社采取“企业+农户+基地+市场”的经营模式,在多宝、拖市、渔薪、蒋湖等乡镇建立基地,带动198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数据显示,去年天门市向206个产业发展好、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共发放奖补资金143.7万元。

该市出台多项奖励政策,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脱贫攻坚:建立1000万元富硒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开展富硒农产品开发;出资2000万元对连片新建钢构大棚50亩以上的市场主体和农户,每亩奖补5000元;开展“助农贷”“扶贫小额信贷”和小额创业贷款共5035万元,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发展;对吸收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土地等生产资料入股、成为长期雇工(1年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奖励;对从事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或农家乐经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1万元项目扶持补贴资金。

天门还整合项目资金3.2亿元,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高效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现代服务业、农村劳务经济,在区域布局、种养模式、发展规模、联结机制、市场培育、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如今,每个乡镇都形成了不少于5个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特色种养示范样板基地。

今年,天门再进一步,在33个重点贫困村每个村着力新培育1个以上新型经营主体,力争实现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与有产业发展需求的贫困户联结带动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