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农村垃圾分类,如何构建长效机制?

发布时间:2018-06-19 07:24:27来源:湖北日报

图为:鄂州梁子湖区梁子镇刘斌村,在村口专门建了一座小房子作为垃圾回收点。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一苇 通讯员 黄晓竹

目前,我省有东西湖区、夷陵区、梁子湖区、京山市、仙桃市5个县市区入选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市区。按我省实施方案,今年这5个地方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要覆盖半数以上乡镇和50%的村庄。

垃圾分类在城市推行多年,并非一帆风顺,在农村地区该怎么做?

农民怎么发动?

从物质激励到自觉自愿

梁子湖区梁子镇刘斌村,村口专门建了一座小房子当垃圾回收点。6月14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这里,村保洁员田元桂正在清点几个大垃圾桶,桶上分别写着“塑料类”“废纸类”“金属类”“破布类”等字样。

在房子里还摆着一个货架,上面放着食盐、味精、洗衣粉、牙膏等商品,货架的标签上写的不是价格,而是分数,比如食盐3分,洗衣粉4分,洗洁精12分……“我们村从3月开始搞垃圾分类积分,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村民黄国清说,3个月里他共积分11.23分,这个月他用积分换了两袋洗衣粉。

按积分规则,5斤破布、3斤金属、2斤塑料都算1分,有害垃圾分值较高,一支日光灯管或一节废电池就可积1分。记者在积分牌上看到,从3月到5月,记录有16位村民的积分情况,有的人3月时积分较多,后两月下滑到0.4分,也有人开始1个月只积1分,5月积分却升至9分,还有人每月积分一直在1、2分之间。

村民家门前,都摆上了两个小垃圾桶,绿色的桶装可腐烂垃圾,上面标注:菜帮菜叶、瓜果皮核、废弃食物。蓝色的桶装不可腐烂垃圾,上面标注:食品袋、保鲜膜、废弃瓶罐。该怎么分类村民一看就懂,简单易学。“我们村垃圾分类刚开始,如果能坚持下去当然是好事。”村民黄志家说。垃圾分类积分给予的物质奖励其实很微小,但需要长期持续不中断,才能让村民形成习惯。“垃圾分类,公众的参与是关键。”梁子湖区委常委刘刚说,梁子湖区在15个村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虽然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激励,但村民参与率和准确投放率还不高,主动分类的生活习惯尚未养成。要真正实现垃圾分类常态化,离不开长效机制和法律法规保障。

钱从哪里来?

财政投入加社会资本

垃圾分类要形成长效机制,首先要解决资金问题。“搞垃圾分类积分奖励,采购商品都是需要钱的。”梁子湖区东沟镇茅圻村支书张文权说。“村里还有13个保洁员,他们也被发动起来,每月每人基本工资600元,每年年底按工作业绩,包括在推动垃圾分类方面的表现,评出前三名,分别给予2000元、1500元、1200元奖金。加上各种场地、设施设备投入,村庄保洁和垃圾分类等事项不是小开支。”

刘刚表示,全梁子湖区87个村,如果按现在的模式搞垃圾分类,每个村每年要倒贴6000多元。所以区政府每年拿出87万元(每村1万元)专项财政预算补贴给各村。每年还有36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宣传、采购垃圾桶及运输工具、补助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等。

对垃圾分类的投入,很大程度上依靠各地的经济实力。如仙桃市近年来农村生活垃圾日产400多吨,春节等时节可达上千吨,至今该市各级财政已陆续投入1200多万元,在78个村推行垃圾分类。仙桃市清洁办主任邓涛说,仙桃垃圾分类的设施设备缺口很大,即便是覆盖80%的村,设施投入就要1.3亿元,靠市镇财政投入困难较大。

而夷陵区农村年生活垃圾量约20万吨,但夷陵区经济实力较强,2017年直接安排100万元补贴垃圾分类示范村,今年又安排了专项资金800万元用于农村垃圾分类和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为扩大垃圾分类范围,完成试点任务,区政府又准备投入4000万元。“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日产量210吨,但我们的经济实力没那么强。”京山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汪新宏说,要推垃圾分类,除了财政上想点办法加大投入外,就是吸引社会资本介入。目前,京山市全域垃圾治理PPP项目已完成前期筹备工作,预计今年7月完成招投标采购。2015年底,用PPP模式引入7600多万元社会资本建设的两座垃圾综合利用处理厂,也计划于今年11月底前投入试运行。

末端处理怎么做?

适应农村习惯“土洋结合”

在城市开展垃圾分类,曾出现市民花了很大力气分好类,但末端处理时仍是“一锅烩”的现象。久而久之,垃圾分类失去了意义,市民也没了积极性。在农村,同样需要处理好这个问题。

6月14日,记者在鄂州市梁誉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看到,报废的饮水机、废金属、塑料制品等分门别类堆成了小山。“农村垃圾里宝贝可不少,像我们主要回收梁子湖区农村的垃圾,每年营业额都有上千万。”公司负责人高润回说。“金属、塑料、玻璃等生活垃圾利用价值大。”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垃圾有利可图,自然有企业或个人去回收利用。反倒是农村的易腐垃圾、餐厨垃圾等湿垃圾需要妥善无害化处理。在这方面,我省试点区域也想了很多办法。“东西湖区开展垃圾分类已有5年,湿垃圾的末端处理一直是难点。”东西湖区城管委副主任王健说,区有机废弃物处理中心还未建成,村民分类出来的可腐垃圾没有可靠的去处。因此,区里一方面转运湿垃圾到武汉市指定处理厂处理,另一方面准备建造2-3处地埋式有机垃圾一体化厌氧处理站,把农村可腐垃圾就地处理。

但是,建造专门设施处理湿垃圾,花费不菲,如在平原地区建一座覆盖1万人的有机垃圾处理中心,建设费用约150万元,每年运行费30万元,对经济实力较弱的地方而言,难以大面积普及。

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想要解决这个难题,必须用“土洋结合”的办法。如农村有用剩菜剩饭喂猪喂鸡或肥田的习惯,可以用来对湿垃圾做无害化处理。如京山市在农村地区推广垃圾分类,可腐烂垃圾由农户自行沤肥后还山还田,或在集中堆肥点发酵后还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