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科教新闻

潜江籍教师尹才华:三年支教生情谊 扎根边疆不言悔

发布时间:2017-09-07 07:23:20来源: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尹才华指导学生功课

楚天都市报记者揭明玥

5年多前,一声到祖国边疆支教去,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义无反顾地从千湖之省奔赴天山边疆;3年半后,计划的支教时间先后两次到期,本可返回湖北潜江与妻儿团聚的他,却选择了扎根边疆,随之还举家远迁。

从鱼米之乡到戈壁荒漠,从江汉平原到西北边陲,从对口援疆到安家兵团。湖北潜江籍教师尹才华,44岁时选择调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88团学校当初中语文教师,成为我省通过援疆而调入新疆工作的第一人。本报启动“寻访荆楚好老师”活动以来,多名熟识尹才华的老师和同事,向活动组予以积极推荐。

一声援疆去潜江老师远赴天山

2012年2月28日,是改变尹才华一生轨迹的日子。那一天,根据湖北潜江市援疆办安排,41岁的他和另一名潜江老师启程赴疆支教。“当初领导向我咨询意见时,我也很犹豫,但想着只去半年,权当一份难得的人生经历吧。”尹才华回忆说。

到达乌鲁木齐后,学校派车来接。可走的时间越长,他们双眼所及之地就愈发荒凉。到了奎屯,那里正下着大雪,道路两边树木光秃秃的,毫无生气。7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到达支教所在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88团学校。

虽然临行前,尹才华已给自己打了“预防针”。但看到眼前的一切,他多少有些意外:空旷的学校没有任何绿植,一大排平房和煤渣跑道特别显眼,好似回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刚开始,他各方面都不适应,由于海拔高,空气干燥,他皮肤皲裂,流鼻血,呼吸也有些困难,饮食上也不习惯。然而,尹才华很快就融入了当地的生活。

尹才华喜欢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因材施教地想办法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如上作文课,他会用孩子们的照片或学校曾经组织活动的视频等,让学生们身临其境,以便更好地写作。他还会创设有趣的语文课堂,通过朗诵、讨论、演讲、表演等各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短短半年,他和学生已产生了深厚感情。

一首哈族歌结下不舍师生情谊

2012年7月,第一次援疆支教到期,尹才华和当初一起援疆的同事回到潜江。两个月后,尹才华接到一通求助电话,当初与他“帮培结对”的语文老师离职了,学生马上初三了,希望他能回来。在新疆的半年,尹才华看到了兵团一代二代们对这片热土的无私奉献,也感受到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思虑再三,他选择再次赴疆,期限三年。

农五师88团是由汉、蒙、哈、回、维等九个民族组成的国家级边境贫困团场,尹才华老师和同事们一起军训劳动,一起植树,还利用假期对每个学生进行家访,帮扶困难家庭,将自己融入到这个大集体。

学生得尼拜尔是当地一个牧民家的孩子。每到夏天,父亲就顺着草场迁徙放牧,母亲则借住在团部附近的县城“陪读”。得尼拜尔语文不好,尹才华经常给她开小灶,帮她和其他少数民族孩子做专题辅导。有一次家访,喜欢唱歌的得尼拜尔,用哈萨克语唱了一首歌送给老师,面对这个懂事的女孩,尹才华很感动。

师徒传帮带扎根新疆毫不言悔

3年很快就过去,2015年7月,尹才华第二次援疆支教到期。妻子刘尚娇说,丈夫离开新疆那天,所有孩子自发给他送行,给丈夫送了亲手织的手套、亲手写的贺卡、亲手卤制的茶叶蛋、亲手摘的瓜果……整个暑期里,新疆的孩子们仍在不停问丈夫“老师,您还回来吗?”

最终,因对孩子们的不舍和责任感,尹才华逐一做家人工作,申请正式调至新疆工作。当年9月,尹才华携着妻儿举家搬迁到曾经援疆支教的学校定居。

同事马静介绍,她跟着尹老师学习3年多。刚来时,尹老师只要有空,就会去听她上课,从她的语言组织、课堂教案、和学生的交流方式等各方面进行指导。有时听完一堂课,还会进行一两个小时的小组讨论,然后再让她在另一个班上同样的课,再又修改。“直到现在,尹老师还会时不时来听我的课,对我也是一种隐形的鼓励。”马静笑着说。

“尹老师为人低调、虚心,对学生很关心,有着援疆情怀,他的选择是很多人做不到,甚至不敢想的,这种精神很令人钦佩。”该校校长张家保说,尹老师的到来也充实了建设边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