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高校评论专家畅谈“全媒体时代高校如何培养评论人才”

发布时间:2014-05-17 18:08:03来源:SRC-13

  高校评论人畅谈“全媒体时代高校如何培养评论人才”

  荆楚网消息(记者张城 实习生冯婷、曹正)5月17日,第二届《东湖评论》佳作评选在汉揭晓,31篇作品获奖。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名《东湖评论》作者、知名高校教师和大学生评论员聚首武汉,共同见证了《东湖评论》颁奖盛况并探讨了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网评发展。

  会上,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湖北大学等6所高校的老师就“全媒体时代高校如何培养评论人才”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夏琼:高校培养评论人才切忌急功近利

  全媒体时代和传统媒体时代,对评论的要求都是一样的,就是思想、观点的表达。评论要像一把匕首,能够针砭时弊,让人们思考反省,这是评论的核心。高校培养评论人才要改变培养理念,切忌急功近利。纯粹依赖高校是没办法培养出评论人才的,评论人才需要阅历,好的选题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此外,媒体和高校需要共同搭建评论人才培养基地,共同努力维护和发展。从网络评论发展的现状来看,可视化将是网络时代新闻评论的变化趋势。现在的年轻人更多愿意接受视频,对文字的耐心不大,评论要尽量用简短的文字表达出核心的观点。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顾建明:网络评论要明白体制话语和网络话语的差异

 

  “全媒体”重塑了信息时空和教育时空,数字技术和互联网重新定义了媒体,它激活了所有的人,把他们纳入传播网络。如果你不是数据分析师或信息产品的生产者,那么你就是数据的标本和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在信息网络时代,评论作品的消费者和裁判是公众而不是机关人员,这个转变评论员必须有清楚的认识。此外,目前体制话语和网络话语的差异以及媒介话语的转型,对评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勇军:网络评论员要勤读善思多写

  如今的新闻评论写作已经由报人写作、精英写作转变为公民写作。在这种格局和趋势下,大学生评论员学习评论写作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勤读,但要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广泛涉猎政、经、文、社会等各方面的知识。博是基础,专是方向。这要求高校在不同的专业培养评论人才,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提高评论的专业水准;二是善思,树立三种意识即公共意识、公民意识以及法制意识。评论人才要冲破教育理念的束缚,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发声,而这三种意识就是我们思考问题、评判是非的价值维度;三是要多写,掌握表达技巧,心肠要热,头脑要冷。熟能生巧,只有引导学生经常动手写,才能掌握表达技巧。评论题材的选择、角度的切入以及文章的建设性,都需要大学生在写作中多加注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徐锐:融媒体时代要努力锻造全能力

  融媒体的到来,对于新闻从业者个人而言,最大的改变不在于强化新闻的采写,而在于新闻的加工。这种变化也对新闻报道和评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融媒体时代,新闻人要努力锻造全能力。这种全能力是指能够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在多种不同的媒介平台上,发布适合不同读者需要的高品位、多形态的新闻评论。这种全能力包含了四个方面,首先是新闻的及时评论能力,做评论式的记者。其次是新闻的判断能力,角度公正,深度判断。再者是新闻整合的策划力,不同的评论角度去评论。最后是新闻文字的组织能力,为不同的媒体写同一个新闻事件。从融媒时代的发展需求来看,传统新闻教学存在很大的局限。当前的评论课程更多的定位为实践课,这是远远不够的,评论课程更应该视为媒介的素养课。在教学上,往往只注重教授学生单独使用某一类评论,缺乏融合思维,这样的教学方向是非常不合理的。

  湖北大学新闻系主任张瑜烨:新闻评论人才培养需克服短期功利主义

  现在新闻评论人才的培养需要克服“短期功利主义”倾向性。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只重视技术层面,轻视思想层面;只重视名利思想,忽略社会责任;只重视“有用”的知识,轻视“无用”的知识。新闻媒体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调查研究,培养学生尊重事实。

  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刘义昆:评论教学也要重实践

  媒体评论频道定期组织颁奖活动,是对评论员地位的一种尊重和支持。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对新闻评论教学并不太重视,除了传统的教学外,还应该多组织大学与媒体之间的交流。对于老师来说,在新闻评论教学前需要与媒体互动,然后才能与学生互动,这是实践的需要,而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新闻评论也要与媒体互动。另外,学生在学习评论写作需要自我培养与实践,不能光说不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