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转型拐点问就业 营造以能力导向为主的就业氛围

发布时间:2014-07-21 06:42:28来源:SRC-13

  湖北日报讯 记者 陈屿 逾瑜 曾莉 通讯员 宋欣然

  眼下,应届毕业大学生已离开校园,或踌躇满志踏上岗位,或继续储备知识和职业技能。但无论就业与否,“就业能力”成为今年毕业季的热词,成为化解“最难”、“更难”的关键。站在经济结构转型和高校转型的“双转型”拐点上,省人社厅、学校、企业对就业能力的思考从未停止。

  高校如何应对转型?

  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学院副院长张道德:现在全社会都说要以能力培养促就业,其实高校很早就意识到,大学生技能培养对于就业的重要性。当前高校谋求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应该是一种趋势,而不是要求。面对转型,需要高校全方位地调动资源,除了推动学生对外,更多的是从老师这个层面来推动。老师不仅要从理论教学上转变,还需要具体去配套,完成实践能力培养上的转变。只有全方位、立体式地来推动,才能让学生能力提升落到实处。

  省人社厅副厅长董长麒:大学生工资比保姆低,究其原因,无非是经济结构或者教育结构出了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换挡期,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用人单位比较谨慎,无疑给就业带来压力;另一方面,高校教育与社会存在脱节现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特别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迫在眉睫。

  武汉东湖学院副校长李捍城:高校转型要面向职业教育,紧紧跟上产业发展步伐,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着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而转,适应市场需求而变。

  大学生如何补上职业技能这一课?

  深圳三诺数码集团管理中心总监覃中华:抱着“天子骄子”的光环,不如拥有一技之长,毕竟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大学生也要转变就业观念,努力补上职业技能这一课。但现在一些大学生拿着一堆职业资格证书来应聘,但是问及相关的实际操作时,并不能做到让人满意,实际上还是空有理论,没有技能。

  深圳聚飞光电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刘燕玲:企业青睐有证书的大学生,是看中其具有一定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即便职业技能水平暂时达不到公司要求,但相信其会很快上手。

  省技能鉴定中心主任徐淳:大学生应理性对待职业培训,充分发挥职业资格证作为就业“推荐书”的作用。现在很多毕业生觉得操作性的岗位离期望值太远,而更多地偏重于理论。但实践内容却是职业资格培训中重要的一环,所以考取证书之后,要具备相应的能力还需要大量的实践练习。另外大学生也要注意不能盲目考证,要有针对性地将考证与个人职业规划结合起来,让考证发挥最大的效果。

  如何营造能力导向为主的就业氛围?

  武汉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杨军:大学生能力培训要充分贴近市场需求。今年我们学校3500个毕业生里有2800个学生拿到两个以上的技能证书,考证率达到80%以上。我们给予大学生充分的就业实训氛围,比如到北京奥运会做餐饮服务,带队到南极科考站去实践。只有将能力培养和工作前景结合起来,才能让大学生掌握真本领,拥有更广阔的就业方向。

  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周春华:就业难,本是结构性的就业难,高技能人才的就业环境最为宽松。但是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影响,社会上普遍存在重文凭轻技能的倾向,实际操作型的技能人才社会认知度不高。因此,更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扶持,着力营造崇尚技能、尊重劳动的就业氛围。

  省人社厅副厅长张建平:人才工作是一个事关经济发展的全局工作,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谋划高技能人才工作,对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省要抓好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打出湖北技能人才的品牌,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营造氛围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格局,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促进人才观念的不断更新。

  网友热评“技谋位来”系列报道

  “叙叙”:大学生就业问题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技谋位来”专栏的系列报道将焦点放在如何帮助大学生找工作,而不是渲染“最难就业季”这类话题,体现媒体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跳跳虎”:我是一名大二学生。此前我认为毕业还很遥远,从未考虑过就业问题,以“享受”的方式过了大学两年生活。报道激励我重新规划了大学的学习计划,从各方面充实自己,提前为今后成功求职打好基础。

  刘雨婷:在大学生求职难的大背景下,600所高校转型职教,让人反思,家长和学生也应该转变观点,从企业需求的角度来选择学校和专业。

  大三学生王开展:每个毕业生都会面临就业问题,有的求职难,有的却得到多家名企的offer,关键在于求职者本身。系列报道通过讲述一些同龄人学习、求职故事,不仅给正在求职毕业生一些经验,也让我这种在校大学生很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