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老屋基百年老街的闲适与忧伤

发布时间:2014-08-15 07:27:56来源:SRC-13
    

沧桑老屋。

破旧老街。

  湖北日报讯 文/记者 刘胜萍 通讯员 瞿春晓 廖芳杰 图/视界网 陈小林

  老屋基村

  老屋基村位于利川市忠路镇,因第3村民小组老屋基清代老街而得名。清乾隆年间,土著马、黄、覃等姓在姚家河与郁江交汇处造房安居,形成街坊;清光绪年间,邑人用麻条石铺成长1100米、宽6米鱼背脊街面。现存木质建筑(吊脚楼)66间,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多为民国年间火灾烧毁后重建而成。

  2013年入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老屋街的兴衰多舛

  走进老屋基老街,就像走进了时光隧道:狭窄的街面,三五个街坊分成几圈,说着,乐着;摇着大芭扇的太婆将夏日的火风扇得满街飞舞,娃儿们开着玩具车在石板上颠奔,开杂货铺的老板悠闲地躺在睡椅上,半眯着双眼等着骄阳西下。

  远离喧嚣的老街一片安详,满足和幸福写在村民脸上。不仅村民安逸休闲,就连那些小猫小狗,看见陌生人,也是宠辱不惊的神态。我的心思,也被古村的安逸浸润得舒展开来,慢慢伸展成最原始的姿态。

  老街临河,郁江与姚家河水穿村而过;一座单孔福寿石拱桥串起南北。老人们说,桥是乾隆十七年邑人黄天颖出资修建的。

  老屋基,祖居地也。清乾隆年间,土著马、黄、覃姓人家在姚家河与郁江交汇台阶处造房安居,沿河依坡建起纯木结构的吊脚楼。经数年,居者逾百,渐成市。逢赶场日,十里八村乡民或以物易物,或以山货换钱,人呼马叫,甚为壮观。一夜,驿馆失火,烧三天两夜,百余房屋尽焚。居民含泪重建,为后人留下一街老屋。“现存66间,多为民国年间烧毁后重建的吊脚楼,如今已是百年家业。”村党支部书记张秀祥说。

  吊脚楼的经典传承

  靠连绵山峰,倚不息郁江,沐浴四季阳光。风水先生称,老屋街是负阴抱阳、藏风聚气的好基址。

  老街不长,千余米;街,6米见宽。老街与新街截然分开,与新街相比,老街地势略低,依靠屋顶的坡度和高低起伏的变化形成了优美的轮廓线。两侧建筑一层或二层多已残破,不同尺度、样式的木格窗、门框或歪或倒,只有屋顶上的青瓦依旧。“早先土司王只许土民做屋盖杉皮、茅草,说‘只许买马,不准盖瓦’。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后才兴盖瓦。现在住了人的老房子,前几年统一整了次屋瓦。”张秀祥说。

  张秀祥是老街原住民。房子就在街中间。宅甚宽,正屋横排四扇三间,三柱六骑建筑。虽无雕梁画栋,但檐角高翘。前后房连接处,有麻石天井排水;楼三层,阁有四,内有木梯绕梁。兴旺时一家居有14人之多。

  在张秀祥家探究,进左邻右舍家访,站在郁江河谷,街面单调与临江的生动形成鲜明对比。依坡而建的老屋,有的虽已檐断瓦落,但临江的吊脚楼式建筑真是楼楼自别,相互竞秀。单吊、双吊、两层吊鳞次栉比,有的依山顺势,层叠而上;有的绕弯淄脊,错落有致;有的背山占崖,居高临下;有的沿沟环谷,有的雄居山巅,其“占天不占地”、“天平地不平”的架空、悬挑、掉层、叠落等技术手法处理的流动视觉给人一种浪漫情调。

  张秀祥甚为得意老街的“鱼背脊”石板路。自有了老屋基,就有了石板路。路面,万块青石砌就;路中,有水道与郁江相通;千块径宽三尺的麻石,形如鱼背脊拱于路中,将水道遮得严丝密缝,百年不损。

  老屋老街的忧伤

  老屋基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只有在赶集的日子能些许体味到当初兴盛的状态:商家用竹竿和薄膜支起晴雨伞,剃头铺、豆腐坊、布庄、酒馆依次摆开,还有小贩们嘶哑的吆喝和背着鸡鸭特产赶场的乡民……岁月如刀,世代更替,仅存于老街的遗留痕迹正伴随老街的衰败走向危机。破损的木楼,腐蚀的窗棂,歪斜的门框,走在屋檐下时常有可能掉下的瓦片,让人不得不步步心惊。

  多年之后,会否还有老屋老街的记忆?“我们想拆了重修,但政府要统一规划,原址原样重修。话说了好多年了,依旧是画在纸上的饼,留在墙上的圈。”村民们悻悻的说。“有开发商想把整条街买下,开发成旅游景点和影视取景基地,但成本太高。”镇委负责人贴着我的耳根说。

  老街已不堪重负,原住民确实也有不可言的苦衷,而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对于保护老屋基珍贵的历史信息迫在眉睫。保护与开发兼顾,将规划付诸实施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