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唐崖土司城遗址成功迈向世遗 申遗之路揭秘(组图)

发布时间:2015-07-06 15:36:47来源:SRC-13

图为:石人石马

  图为:墓葬

  初夏时节的唐崖土司城遗址,青山环抱,绿水潺潺。

  7月4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39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咸丰县唐崖土司城遗址与湖南老司城遗址、贵州海龙屯遗址一起,通过专家一致表决,顺利迈向世界文化遗产。消息传来,荆南雄镇一片振奋,唐崖河畔一片欢声。

  在阳光的折射下,“荆南雄镇”牌坊巍峨肃穆,条石铺就的街巷光润而幽远,土司衙署、张王庙、桥上桥、九道拐……在这座没落的土司皇城里,它们穿越时光隧道,向我们传递着曾经的辉煌。“如果说北京故宫是大故宫,那么唐崖土司城就是‘小故宫’。”2012年3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在考察唐崖土司城遗址后说。

  唐崖土司城遗址位于咸丰县唐崖镇唐崖司村,始建于元至六年(公元1346年),明朝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扩建,辟3街18巷36院,内有帅府、官言堂、书院、存钱库、左右营房、跑马场、花园和万兽园等,共占地1500余亩(100公顷),经历16代18位土司。在土司城内外还修建有大寺堂、桓侯庙、玄武庙等寺院。

  唐崖土司城是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至2012年,湖北省考古队考古挖掘后,发现唐崖土司城的城市格局价值,国家文物局专家进行了现场评估。

  2013年初,经过国家文物局比对遴选,土司遗址在45个项目中脱颖而出,由我省咸丰县的唐崖土司城遗址与湖南老司城遗址、贵州海龙屯遗址联合组成2015年我国唯一申报项目,冲击世界文化遗产。

  唐崖土司城遗址具有“突出普遍价值”

  在国家文物局新设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共有45个项目,唐崖土司城遗址具有怎样的“突出普遍价值”,能代表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呢?

  据申遗文本描述:唐崖土司城遗址是西南地区格局最清晰,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址之一,它所反映出的土司制度,秉承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多民族管理智慧,唐崖土司城遗址正是这一制度的实物见证。

  省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咸丰县副县长陈飞介绍,唐崖土司城遗址独特的自然选择、内外有别的规划体系,汇集了山地城市、家族墓地等多种社会生活载体,是人类智慧和创造的结晶,山居社会形态与皇权思想相结合,突出反映了以土家文化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共存、碰撞,并最终相互融合的具有南方山区特色的中华文化交流过程,具有全球范围的突出价值,符合世界文化遗产要求的“原真性、完整性、唯一性”的要求。

  图为:街道

  图为:唐崖土司城遗址全景图

  史料记载,唐崖土司城遗址是明代重大历史事件的产物。

  明朝天启元年,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发动叛乱,先后攻占重庆、遵义等地,建国号“大梁”,并一度包围成都。后来,在巡抚朱燮元的组织下,历时两年多,这场战乱被平定。崇祯二年(1629年)八月,奢崇明在“永宁之战”中兵败被杀。在平定奢崇明叛乱的过程中,朝廷大量招用西南土司部队,唐崖长官使覃鼎参与平叛。

  上世纪80年代,遗址内出土的“永宁卫千户所百户印”就是重要的战利品。明朝廷为表彰覃鼎,将其升为宣抚使,还为其敕建了“荆南雄镇”牌坊,同意其建立治所“大坊平西将军帅府”。

  唐崖土司城遗址是山地城市的佳作和典范。

  在城市区位选择上,唐崖土司城遗址重视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共生,整座城池背山面水,与自然环境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景色优美。

  在防御体系上,土司城充分利用了周边的山形水势,以正面的唐崖河、北面的碗厂沟、南面的贾家沟为防御主体,辅以人工建造的城墙,构成了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

  在城池构造上,按照中原建城体制,一般的城市“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但唐崖土司城与此完全不同,城墙与道路均随形就势,体现了“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的道教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从城内现存的遗迹看,无论是铺设道路所用的石板,还是砌筑城墙所用的石块,都是就地取材,在采石场可以看到当年采石的痕迹。

  唐崖土司城遗址还是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结晶。

  在我国古代,城市大都坐北朝南,衙署等主要权力机关也都坐北朝南。然而,唐崖土司城在选址上,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整座城池和衙署坐西朝东。但为了追求区位上的尊崇地位,却将城的“靠山”命名为象征北方的“玄武山”,这种追求精神层面的城市坐向,在我国城市发展中是孤例。

  在城市规划布局中,唐崖土司城不仅功能完备,布局合理,还大量吸收中原城市的特点,将官署区设置在城池中心,整座城池的功能区以其为基础在周边布置,体现了“皇权中轴”和“筑城以卫君”的思想。在城池空间格局营造上,按照土家人“重死乐生”的传统观念,将生和死两个空间都布置在一个区域,这在中国甚至世界现有的历史文化城市中都是罕见的。

  在唐崖土司城遗址现有地面遗存中,无论是土司皇坟的四抹头隔扇,还是出土的柱础,都是典型的明代官式做法,但其半地穴式的墓葬形制却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张王庙的石人造像虽身着明代铠甲,石人却是标准的土家人。城内的石牌坊造型则是明代平原地区的做法,装饰中却既有汉文化的“渔樵耕读”,也有反映土司生活的“土司出行”,牌坊上的其他象形图案,都为其他区域所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