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黄孝河明渠治理前,河道淤积严重
图为:黄孝河明渠治理后,景观怡人 (资料图片)
楚天金报讯 记者黄振琳 通讯员高山
东湖周边渍水得到缓解,汉口大半片区雨水找到了“出路”,24年未曾清淤过的黄孝河箱涵得到了彻底清淤……去年“6·18”大暴雨导致武汉“看海”后,今年武汉市实施了7处立交涵洞排水改造、8处骨干箱涵港渠清淤疏浚等一系列提升城市排渍能力的工程,在今年7月份的强降雨中,武汉的渍水点比去年减少了一半,局部地区渍水在2至3小时内消退。记者昨悉,水务部门还将通过3年的努力,力争从根本上改变中心城区遇大雨暴雨渍水的现状。
疏通“地下血管”——
黄孝河明年有望告别黑臭
黄孝河明渠、黄孝河箱涵、机场河明渠、机场河箱涵、茶港箱涵、金沙明渠箱涵、巡司河明渠、汉阳六湖连通港涵渠等8条箱涵港渠是武汉市排水系统最重要的骨干通道,是重要的“地下血管”。但由于长时间以来未进行大规模的疏浚,淤塞严重。今年,武汉市政府投入资金1.08亿元,以恢复8条骨干箱涵港渠的排水能力,这对避免或减轻城市内涝(渍水)灾害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只有机场河箱涵清淤工程还在进行,将于春节前完工,其他7条箱涵已经清淤完毕。
这8条箱涵清淤其中,以24年来从未疏浚过的黄孝河箱涵难度最大。5.4公里的箱涵服务汉口地区51.4平方公里的区域和近百万人口,而且箱涵上方是城市主干道,所有的清淤工作都要在恶臭和伸手不见五指的地下进行。
今年,武汉市投入2000多万元,对黄孝河箱涵开展了全面疏浚工作。19日,清淤完成验收。武汉市水务局介绍,清淤后黄孝河排水能力提高了30%左右;配套的黄孝河截污泵站和中水回用工程已经在进行调试。预计投入使用后,明年下半年黄孝河黑臭现象将得到较大改观。
打通排水通道——
三大工程给雨水找出路
去年,东湖水没有排江通道,雨水没有出路,直接导致徐东及武大周边“看海”。为此,水务部门安排了打通东湖水系连通长江的罗家路地区排水工程。该工程投资4.9亿元,上半年通水后流量达到30至40立方米/秒,东湖地区外排通道基本畅通。今年,罗家路排水工程还将继续进行,预计明年雨季前,通水流量还能提高一倍,至80立方米/秒。
在汉口片区,总投资约6亿元的常青二期泵站、机场河二期明渠上半年也建成通水,常青二期泵站10台机组投入运行,新增抽排能力90立方米/秒,比去年翻了两番。这使得汉口江汉、硚口片区的排水问题得到了缓解。
汉阳地区,总投资约1.3亿元的汉阳杨泗港泵站建成运行,6台机组新增抽排能力20立方米/秒,汉阳国博地区渍水情况明显缓解。
根治老大难——
6处立交涵洞已告别渍水
铁路桥下易渍水,是不少市民最直观的感受,去年新华下路铁路桥下,渍水一度深达3米。今年为提高城市排渍能力,武汉市政府重点投入资金4497.88万元,对竹叶山铁路桥涵洞、新华下路铁路桥涵洞、武东铁桥涵洞、晒湖路铁路立交、岭南铁路桥涵洞、栅栏口铁路立交泵站和小东门铁路立交等7处立交(涵洞)的排水改造工程进行建设和改造。
截至目前,竹叶山铁路涵洞、新华下路铁路桥、晒湖立交、小东门立交、武东铁路桥涵洞、岭南铁路桥涵洞等立交(涵洞)排水工程全部完工,已完成投资3500万元。今年前十个月,武汉共降下7场暴雨,上述6处涵洞未发现一起立交渍水。
目前,还有南湖出入口的栅栏口涵洞正在改造中,预计明年雨季前完工。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