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武汉新闻

科学家不等于企业家,如何完美结合?

发布时间:2018-08-11 08:27:30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江卉 陈会君

我国最早接触芳纶蜂窝的科研人员,曾身居航空材料国家队,领衔多项重大航空装备材料研发……

昔日,李勇在航材领域成果丰硕;如今,投身商海,却处处荆棘。

响当当的科学家,缘何受困商海?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这道“鸿沟”如何跨越?

单打独斗闯市场,科学家独木难支

“我80%以上的精力放在产品研发上,哪有时间去跑市场?”李勇坦言,宜昌和达利复合材料股份公司开办之初,自己也是雄心勃勃,想大干一场。

然而,办企业可不像搞科研那样单纯。从建厂到招人,从原料到设备,从产品到市场,千头万绪,事无巨细,作为董事长的李勇事必躬亲。公司开业前夕,不堪重负的他病倒了。

来不及康复,李勇匆匆出院,又投入到产品研发中。国际先进的芳纶蜂窝、芳纶蜂窝生产设备、国产原料替代进口原料……公司成立仅一年多,产品、设备均实现自主研发。

相比研发的硕果累累,市场的大门却迟迟没有敲开。

芳纶蜂窝是重要航材,我国航空企业不需要么?李勇表示,航空产业非常特殊,为了安全需要,产品在飞机上批量使用前,必须要经过试用、取证、检测、试飞等十分严格的程序,这套流程顺利完成至少需要5年至8年,公司实力不足往往难以支撑。

芳纶蜂窝作为新型复合材料,军民领域用途广泛,需要大力开拓市场。李勇也想过招聘市场营销专业人士,可公司财力有限,难以吸引优秀人才。

李勇的遭遇,并非个例。

今年4月,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局的一份专题调研报告表明,一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离岗创办的科技型企业,企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相对较高,但科技产品的研发者往往身兼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注重把技术放在第一位,在科技研发上精益求精,对市场销售、经营管理团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最终影响了转化产品的市场推广。

这场接力赛,科学家一人无法完成

一项技术从大学实验室到产品化、产业化,这条路有多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徐旭东说:“科研成果有‘熟化’的过程。”

他进一步解释,大多数技术成果并不都像农作物品种或者APP软件那样交给用户就能使用,也不都像某些日用品的新设计、新配方,经过较短期的中试和调整就能投入生产。技术成果的“熟化”过程复杂而艰辛,科学家办企业,不是明智做法。“从科研成果到产品,再进入市场盈利,成为一个可持续创新的企业,这中间的沟沟坎坎太多了。”省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谦表示,科技成果转化是一场接力赛,科学家一人或者一个科研团队,无法跑完全程。

采访中,多位长期从事成果转化的资深人士表示,科学家普遍缺乏企业管理经验,他们往往认为“我的技术是最好的,肯定能变成钱”,过多以技术为导向;不愿释放股权,害怕失去控股权;凡事亲力亲为,不愿请职业经理人,有的甚至把公司变成家族企业,最终影响了成果的顺利转化。

既然科学家不能胜任,企业家能否扛起成果转化的大旗?

刘谦认为,单靠企业家完成成果转化,也有一定局限性。企业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成果转化周期长、投入大,企业家对技术方向把握不准,技术积累和研发力量薄弱,“这场接力赛,需要科技供给方、承接方、政府和第三方机构共同去探索解决。”

企业家和科学家,怎样完美结合

“科学家和企业家必须完美结合,世界才有未来。”今年5月,在第二十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演讲中,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企业家是社会经济学中的科学家,科学家是研究领域里面的企业家。科学家没有企业家责质是市场经济中的盲人,企业家没有科学家思维是瘸子。

在徐旭东看来,在成果转化过程中,企业家和科学家必须各司其职。

如何各展其能?

科学家、企业家合作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教授独立创业;一种是教授用技术成果与企业合作。

在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教授们对科技成果进行工程化研发,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成本,形成市场接受的产品和技术。刘谦长期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和大量科学家、企业家接触。在他看来,科学家以成熟的产品和技术创办创新企业,可以补齐高新技术产业链的缺失。

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局综合协调部部长黄静认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是企业,没有企业作为承载体,科技成果转化无从谈起。

去年,武汉出台“企业创新十条”新政。凡企业吸纳技术,可按上年度实现技术交易额2%的比例给予补贴,单个企业最高100万元封顶。如一家企业购买高校专利成果花了1000万元,即可申请20万元补贴。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新政均有补贴举措。此外,该市还大力培育新民营经济企业,力促科技成果的承载能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