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新世纪新文物

更多

[新世纪新文物]土家背篓:没入大山的民间艺术何时复兴

发布时间: 2012-10-19 15:55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荆楚网消息(记者 叶文漪)武汉30岁的周女士今年国庆期间到恩施探亲,大峡谷的磅礴、腾龙洞的雄奇、清江的秀美、土司城的古老,都让第一次来到这座大山里的城市的她感到惊叹。特别是看到满街都是穿着现代衣饰却背着竹制背篓的人时,她倍感新奇。

  其实,在恩施州,竹背篓是老百姓最常见的家庭用具。这些竹背篓用来背物品,也用来背小孩,几千年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在背篓里放一个横条小椅子,宝宝想站可以站着,累了还能坐会儿,四周有背篓保护,不用担心跌倒。这里长大的孩子,几乎都在竹背篓中度过自己的童年。

  看着孩童们在背篓里东张西望的可爱劲儿,初当母亲的周女士一时兴起也想买个带回武汉,于是满大街的开始寻找卖家。谁料这满街尽是的东西,到了想买的时候竟遍寻不着。

  经当地人指点,周女士弯弯绕绕最终在一条背街小巷里的农贸市场里,找到了一家卖背篓的店家。

  这家店面积不大,可天上地下满满挂着堆着的都是各种竹制品和草制品:背篓、草鞋、竹篮、鱼篓、簸箕、花扇之类的小物件。

  周女士看中了一个带有“囍”字、竹篾较细的花背篓,一问价格却把吓住了,要价竟要200多,这可跟周女士心理几十块钱的预期价相差甚远。一问原因,店家的一番话让周女士恍然。

  原来,虽然传统的背篓草鞋等编制品在恩施州很常见,但毕竟只在老一辈人中流行,且总体市场需求量并不大,“现在用竹篾器的人少了,生意自然也少了。”店老板介绍,真正做得好的背篓在选料上,“南竹要当阳,金竹要当阴”;在编织上,“编竹编相,用力一样”等等,很多手艺人虽然都对编织土家花背篓略知一二,却没有一个人能完整地掌握从竹、划篾、染色到编织这一全部的制作过程。“这是门穷手艺活儿,现在的人们都要忙别的生计。”

  如今,竹篾手艺逐渐衰落,许多民间竹篾艺人改了行,竹编制品做得好的手艺人现在凤毛麟角,人工价格自然很高。

  店家还介绍,全国各地、甚至海外,钟情土家文化的人,常会托人来到大山深处购买土家花背篓。

(此图片来自网络)


  周女士闻言不禁感到惋惜,像这样的民间传统艺术如果真的失传了该是多么可惜!她表示回到武汉之后,将把这次的所见所闻告诉身边的朋友和媒体,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不让这些精致的手工艺品真的成为“文物”。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叶文漪)
关键词:新世纪新文物;背篓;民间艺术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