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 > 政务

湖北四措并举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现有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居中部第一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09日08:20 来源: 湖北日报

图为:2018年12月,省科技厅与华夏银行武汉分行签订金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协议,授信额度为人民币300亿元。

图为:2018年12月,湖北重大科技成果与技术需求交易会现场。

1月8日上午,北京。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湖北省共有26项成果(通用类)获奖,获奖数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促进创新资源优势转化。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收益对接,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科教资源优势是湖北省最大的优势之一。在十九大精神的鼓舞和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科技厅通过“营造环境、搭建平台、完善体系、建立机制”四措并举,大力推进我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此次奖励大会,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科研院所获奖。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荆门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分别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数据显示,湖北2017年、2018年连续2年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居全国第七,综合科技创新实力居中西部首位。现有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达20家,位居中部第一。2017年吸纳技术成交额677.74亿元,输出技术成交额1033.08亿元,两项指标均位居中部第一,近50%的技术成果在省内转移转化。

不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环境

在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里,张海鸥教授团队正在从事一项3D打印技术的研发。这项名叫“智能微铸锻”的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铸锻一体化3D打印,并打印出了高性能金属锻件。目前,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局正与张海鸥对接,共同打造一家以其团队技术为基础的工业技术研究院,开展更大规模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工作,这一技术有望为武汉带来一个千亿元规模的产业。

张海鸥的科研成果得以转化,得益于湖北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三权”改革。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总体部署,结合湖北实际,强化“问题导向”,将“促进湖北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省级层面先后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十条”“高校院所服务企业新九条”“激励企业研发活动十一条”等30余项重要法规政策文件,武汉推出科技成果“黄金十条”“新黄金十条”,着力破除制约湖北科技资源优势向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转化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对此,科技部、省委、省政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省科技厅推进的“湖北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改革”项目获得了首届“湖北改革奖”。

大力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鼠标轻轻一点,可像“淘宝”一样找寻中意的科技成果;牌子高高一举,可像参加苏富比拍卖一样进行成果竞拍。以科惠网为载体,省科技厅大力打造“互联网+技术转移”服务平台。

科惠网作为我省唯一的公益性网上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实现了各类科技资源的发布、管理、展示、交流、对接、交易等关键功能。平台采集并展示省内可转化交易的成果7万余条,企业技术需求近5000条,采集入库的各类专家2万余人,实现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各类要素集聚共享。

从科惠网近3年来收集的9.6万条科技成果数据看,我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3年分别产出成果75262、10233和4445条。其中,一本院校成果48046条,主要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涉及机械制造、新材料、农业、电子信息等领域。近3年我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为3.2件、4.3件、5.39件,2016年专利申请、授权总量分别为95157件、41822件,同比分别增长28.17%、7.8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授权分别为43789件和8517件,同比分别增长44.98%、9.67%。目前,我省拥有各类研发机构215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8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9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448个。国家级科创平台居全国前列,国家级高新区1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40家,居中部第一。在光纤通信、激光、先进制造、空间地理信息、病原微生物、植物功能基因等领域科技创新实力较强,形成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重点优势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群。

同时,依托科惠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功能,建成了覆盖全省各市州及重点高校院所和企业的“省中心+分中心+工作站”三级技术转移工作服务体系,通过组织开展以“科惠网企业高校院所行”和“科惠网专家市州行”为主要内容的“科惠行动”,将线上资源与线下实践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了平台的服务效能和质量,扩大了科惠网的国内影响力。

不断完善技术转移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十分需要技术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全过程的服务,助力打通成果转化中不通畅的环节。

武汉盛大长青建材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型建材企业。湖北技术交易所技术经纪人蔡峰发现该企业对高校人才及成果需求比较迫切,却苦于没有渠道。蔡峰牵线搭桥,带着武汉理工大学吴少鹏教授,余建英教授,谢君副教授先后两次前往公司工地查看项目情况,了解企业技术需求,人才需求,同企业领导和教授团队多次协调沟通,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计了合作方案。近期,该企业和武汉理工大学共同组建功能型混凝土企业技术中心,根据企业主营业务方向展开科研工作。

近年来,省科技厅组织实施了“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壮大专项行动”,加强对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和技术经纪人的培育和管理,配套以政策扶持和品牌打造,支持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在我省各市州、在鄂部属高校以及重点省属高校的全覆盖,并向经营专业化、功能投行化、收益股份化、信誉品牌化方向发展。在政策扶持上,省科技厅于2015年出台了《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补贴管理办法(试行)》,从6个方面对中介服务机构从事技术转移活动进行补贴,每年补贴经费总计200万元。在品牌打造上,建立了考核评价机制,对技术转移中介机构实行分级管理,扩大技术中介机构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目前,武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20家机构获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标志着我省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数量位居中部第一。

随着荆门人才超市管理公司、武汉光谷北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等15家单位获批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达50家,初步构建了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社团组织主导的多元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体系。如荆门市拓达科技有限公司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荆门理工学院等高校达成合作,共完成科技成果转化4项,完成总产值1650万元,较上年增长36.8%。

省市县三级联动合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2015年以来,省科技厅聚焦县市科技工作核心职能,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通过科技投入、计划管理、绩效考核、指标分配等多维度的机制创新方式,全面构建各级科技管理部门、高校院所、中介服务机构、企业和投资机构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为了让联动机制真正发挥作用,省科技厅大力加强绩效考核。按照分配指标与经济基础相结合、绩效与奖励相结合、任务与业务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责任目标分工和绩效目标考核机制,按月对地市州的科技成果转化数量和效益进行统计并发布,并对成果转化成效突出的市县进行奖励,对高校院所与企业联合开展的创新活动实行“双向补贴”。

3年来,全省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4012项,其中49项获创投注资6.1亿元,在省内首次实现商业化转化应用。我省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5年的830亿元升至2017年的1066亿元,居全国第二。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全省科技系统正以饱满的热情为促进创新资源优势转化,助推湖北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纠错】编辑:刘建维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