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8日拍摄的武汉光谷六大园区之一的武汉未来科技城。园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湖北高质量发展观察之一
荆楚大地上,书写“春天的答卷”
半月谈记者 唐卫彬 周甲禄 徐海波
春暖云梦,风起楚天。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5年再次视察湖北,对湖北提出了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重大命题。一年来,湖北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奋力在政治上强化答题意识,在实干中增强解题能力,在担当中展现答卷成绩。
2018年,湖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新增2个“GDP2000亿元俱乐部”城市,PM2.5累计浓度均值下降9.6%,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增长53.7%,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14连增”……在荆楚大地上书写了一份满载希望的“春天的答卷”。
雄健其体魄:摆脱依赖,强壮筋骨
暮春时节,湖北省鄂州市燕矶镇,长江边一派繁忙的景象。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建设现场塔吊高悬、机器轰鸣、各类工程车往来穿梭。
“作为亚洲首个、全球第四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是湖北省‘一号工程’。”湖北省鄂州市长刘海军说,这座货运机场建成后,将有利于湖北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贸易连通,积极抢占全球航空物流发展制高点。
长期以来,虽位于九省通衢,有新中国一系列重点项目布局留下的完备工业体系,湖北经济却存在着“增长过度依赖投资拉动、产业过度依赖传统产业、主体过度依赖国有大企业、区域过度依赖武汉”等尴尬。而且,虽有大企业,却无大品牌,也是湖北人的一块心病。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依托湖北优势基础,酝酿经济发展“热量”,形成区域发展“热能”,培育高质量发展“热潮”?
2018年12月,湖北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会议上,“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战略成为湖北区域和产业发展行棋落子的点睛之笔。
湖北擘画了怎样的大手笔?从中建三局一公司武汉华星光电T4项目建设的热火朝天可见一斑。巨型厂房拔地而起,技术人员们正加紧安装调试设备……这里将诞生的,是堪称下一次智能手机革命“原料”的3至12英寸高分辨率柔性和可折叠式显示面板。
华星光电是湖北“一芯驱动”战略的一个缩影。一芯,是产业之“芯”,也是辐射增长极之中“心”,更是新旧动能转换之“新”。湖北提出,大力发展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培育国之重器的“芯”产业集群。
一芯起点很高,两带、三区同样态势喜人。所谓“两带支撑”,即以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为依托,打造长江绿色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带、汉随襄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所谓“三区协同”,则指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和江汉平原振兴发展示范区一道,铺开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全景图。
2018年11月9日拍摄的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 肖艺九 摄
轻盈其体态:从“以钢为纲”到“以芯为心”
几乎不需要人为干预,机械手自动焊接组装,生产线信息通过5G网络随时上传云端管理平台……4月10日,全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在武汉虹信公司启动,工厂生产效率提升了30%以上。
作为中国首批5G规模试验网试点城市,武汉成为国家工业互联网五大顶级节点中首个开通的节点。湖北计划3年内让3万家制造企业上“云”,全面实现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这一转型,是湖北历史性的一步。曾几何时,湖北工业是典型的“以钢为纲”,钢铁、石化和建材等“黑大粗”重工业占比过高,“武钢打个喷嚏,湖北就要感冒”。湖北省省长王晓东说,湖北要着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存量变革”“增量崛起”和“变量突破”。
君请看,长江之滨,一批新兴产业正在孕育生长。
由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和电信科学研究院联合重组成立的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2018年7月在武汉正式挂牌运营;总投资240亿美元的国家存储器基地有望今年量产64层3D NAND闪存;武汉新芯、海思光电子、光迅科技、高德红外等200多家重点芯片企业聚集于此……
武汉,还有一个中国光谷打造的“科技朋友圈”,一个万亿级“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存储器、航天产业、网络安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汇聚三镇,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武汉快速崛起。
随着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湖北这个不沿边不临海的内陆省份,也成为外贸新高地。今年一季度,湖北进出口总值达788.4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增长16.2%。
俯瞰长江和汉江交汇处的湖北武汉汉口龙王庙江段 熊琦 摄
滋养其容颜:以“含绿量”求“含金量”
地处长江上、中游分界点的宜昌曾是全国闻名的化工大市。2018年,宜昌市完全关停并拆除位于长江边的田田化工,终结了这家工厂47年的生产史。宜昌市还提出,到2020年,全市长江沿线1公里内化工企业全部“清零”。
宜昌斩钉截铁的行动,响应着湖北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湖北推出“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计划,实施沿江化工企业专项整治等十大标志性战役,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相配合。
荆州353处非法码头全部关停,清退岸线55公里;黄石率先在全省实现煤炭生产企业全域清零;鄂州梁子湖区500平方公里全面退出一般工业……暂时的牺牲,换来长江湖北段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5个百分点。
破而能立。湖北近几年大力推进“绿满荆楚”行动,三年完成造林超过1000万亩,涌现出一大批森林城镇、绿色示范乡村,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1%以上,为祖国版图镶嵌上一颗绿色生态之心。
“含绿量”的增加逐渐带来了“含金量”的提升。武汉将最大的老旧垃圾场变成风韵独特的园博园,循环经济标志性企业格林美公司变垃圾为“城市矿山”,让人们领略了“变废为宝”的艺术。
位于湖北最东端的黄梅县独山镇,紧临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龙感湖。2018年,独山着手规划循环经济园,一年下来,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产值就超过10亿元。“独山已不是灰土漫天的落后工业乡镇,而是鸟语花香的现代农业乡镇。”独山镇党委书记马聪说。
“伟大事业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说,湖北将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切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做好民生工作,切实加强作风建设,用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实际行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湖北省宜城市莺河村紧抓美丽乡村建设契机,引导农民改造旧居,建设“莺河人家”,凸显“看得见山、望得到水”的风光定位,建设美丽农村 程敏 摄
湖北高质量发展观察之二
春风送暖,吹绿湖北新农村
半月谈记者 侯文坤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2000年,时任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致信国务院总理,“三农”问题由此进入世人视野。如今,这个“三农”问题发源地,正成为乡村振兴先行区。
新景象:指间看收成,地里能刨金
凌晨4点,空气还透着凉意,监利县柘木乡桥燕汪村的王楚才已在虾塘里忙活开来。“偷不得懒,行情这么好,虾贩子早上六七点就要走了。”
“以前光埋头种水稻,忙活一年没几个钱。现在搞虾稻连作,每亩收益能到5000元。”64岁的王楚才和稻谷打了一辈子交道,如今听从当地政府的指点,尝试起“双水双绿”。“就是绿色水稻、绿色水产嘛。在稻田里养小龙虾,农药可以少用一点,小龙虾还能为水稻生长提供肥料……”
王楚才聊起田里的新业态,眉飞色舞。和他一样,湖北越来越多的农户在高质量发展中享受农业的快乐。
“600多亩粮食作物,200多亩各类果蔬,每个地块都有高清摄像头,监控室内轻点鼠标,就能了解每一处农作物的信息。”襄阳幸达鑫家庭农场的农场主李涛说,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看到自己想买的农产品是怎么长起来的,扫一下二维码,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一览无余。
如果这些画面还过于零散,不妨再看下列数据:去年,湖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7%,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9%;休闲农业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7.9%;工商注册农民合作社9.6万家、家庭农场3.5万个,同比分别增长15%、17.9%……
湖北宜昌田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拆除现场(2018年4月30日无人机拍摄) 肖艺九 摄
新风尚:万千村庄欢迎能人返乡
黄梅县大河镇西山脚下的永安村,一节节排成长龙的火车车厢停靠在稻田边,一排排小木屋在稻田中央显得格外静谧,几只野鸭正在民宿前的池塘嬉戏。
车厢内可以用餐,民宿内可以小憩,这一美景的创造者名叫袁勇刚。读过大学、做过企业高管的他,如今裤腿一挽,毛巾往脖子上一搭,身影已与这片稻海如此和谐。
“以前想搞点产业,确实捉襟见肘,没兵马,也没粮草。”当地一位村干部说,可喜的是,返乡“绿领”群体正逐渐壮大,他们或投资金、或出点子、或协调资源,改变农村的力量正在悄然集聚。
孝昌回乡大学生沈腾牵头成立花木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将760户花木种植户和38家企业联合起来,实现年苗木销售6000多万元;秭归县一批农民借助农村电商平台创业,打造了令人惊叹的“亿元村”……曾经沉寂的农村,创业热潮已经苏醒。
“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湖北以“三乡工程”推动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下乡激活农村资源,2017年底以来,已启动项目1.07万个,投资额2050亿元,带动就业68.7万人。乡土田园之间的经济图景,正从“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
新容颜:从环境美到生活美
从枣阳市吴店镇往北,驱车6公里,便到了西赵湖村。宁静的村庄里,听得见河水叮咚,闻得到繁花幽香,看得到古刹依山……谁能想象,3年前的这里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污水横流。
循着整洁的村道在村中徜徉,随处可见的红叶李、樱花、栾树、紫薇等花木长势喜人;曾经臭气熏天的绕村小河经清理后清澈见底;旧宅经过翻修,变身风格独特的民宿……
“以前不起眼的土菜,现在都成了抢手货!”村民陈学明说,他把自家的宅院升级成能接纳20多桌客人的农家乐,自己当上了老板,旺季月收入过万元。
“李保新,3.6斤废旧塑料,2个积分,一包食盐……”仙桃市三伏潭镇李台村五组,一册“绿色账本”把村民的一项特殊“收支”记录得清清楚楚。
“村民做好垃圾分类就能换到积分,还可以当钱花。”三伏潭镇副镇长陈荣红说,村里的垃圾处理从大家随手丢弃,到定点投放,再到自觉分类,美了环境,更美了生活。“与农村发展同步提升的,还有老百姓的意识。”
农村美了,农民富了,但乡村振兴的底色,仍然是动人的绿。
在武汉举行的“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大型校园巡回招聘活动现场,应聘者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招聘信息(2017年1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熊琦摄
湖北高质量发展观察之三
在新起点上,办好群众关心的事
半月谈记者 罗鑫 黎昌政 李伟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首度出现在今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这句话语掷地有声。过去一年里,湖北各级党委政府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来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扶贫扶志聚民心
“多亏了王书记的鼓励,让我们重拾了信心。”位于鄂西北秦巴山片区的湖北十堰丹江口市凉水河镇檀山村,贫困户张友龙夫妻曾经一度沉迷打麻将,孩子的重病拖垮了这个家,也拖垮了他俩致富的信心。在驻村第一书记王慧的帮助下,如今张友龙脱了贫,家庭回到了正常轨道。
像张友龙夫妻俩这样,经由干部帮扶扶志、自力更生脱贫的例子,村里人能说出不少。如今,檀山村142户全部脱贫,村里还建起柑桔加工厂,一年村集体收入就达到5.8万元。
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有3个都划入了湖北省的部分区域。秦巴山、武陵山、大别山……荆楚大地群山之间回荡的,是湖北向贫困发起总攻的激越号角声。
深度贫困县竹山县近年来探索在较大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人口相对集中的中心村建设农村安幼养老服务中心,接纳儿童、老人参加活动,托管服务儿童、老人7000余人,这一模式正在全省推广。此外,湖北省还通过岗位推送、劳务协作、技能培训等方式多管齐下,帮助50.96万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
2018年,湖北共有105.5万人脱贫、963个贫困村出列。湖北省扶贫办副主任江斌说,今年湖北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特殊贫困群体,确保实现90万人脱贫、800个贫困村出列、17个贫困县摘帽的目标。
稳定就业惠民生
“如果去年没参加稳岗培训,我很难适应新岗位的要求。”已工作19年的东风汽车集团商用车公司动力总成工厂制齿工李勇回忆,去年从老工厂被分配到新工厂时,他心中危机感陡生。“新工厂都是用机器人加工部件,我缺乏这方面知识技能,幸亏公司办了教工人操作机器人的培训班。”
东风汽车集团统筹代办中心养老失业科科长荣丰表示,得益于政府的援企稳岗政策,公司这些年不仅没有裁员,还做到了将返还的资金用于培训员工,多方面提升其技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湖北不仅为企业稳定岗位谋划实招,更为百姓走上岗位提供助力。2018年以来,虽有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湖北就业稳中有升,城镇新增就业92万人,创历史新高。
128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150多万人,如何用好这笔宝贵的人力资源,将高素质人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湖北发布“人才二十条”,不论生源所在地、户籍所在地,还是海外学习,只要到湖北就业创业,均给予支持。
今年湖北“春风行动”的多场招聘会上,扫码求职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招聘场次和岗位信息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查到,注册、查询、申请都可以“扫一扫”搞定,让青年人感到求职既省力,又愉快。
“求职者能否及时便捷获取招聘信息,看似是小事,实则是大事。”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董长麒表示,就业结构性矛盾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为此,湖北率先将湖北公共招聘网打造为全媒体平台,无论何时从手机登入,全省各地1309场春季招聘会的120多万岗位都可尽收眼底。
保障兜底解民忧
社会的温度,以有难者的心声为刻度。困难群众一向是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重点人群。近年来,湖北建立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自然灾害受灾人员救助等基本生活救助制度,以及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专项救助制度,为各类特殊困难群众提供多元切实保障救助路径。
2018年,湖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孤儿养育等标准持续提高。城市、农村低保对象平均保障标准增长到2012年的1.81倍和3.13倍。
“全省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领跑中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北省民政厅厅长柳望春说,“2019年还将直面困难群众痛点精准发力,努力让每一位困难群众都能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2018年,群众就医看病的获得感也不断增强。湖北去年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17种抗癌药降价并纳入医保目录,县域就诊率达到90%,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2.5%,大病、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个人实际报销比例达90.1%。
“湖北正通过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优化健康服务,强化健康支撑,让人民生活更加健康幸福。”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张晋说。
湖北宣恩县直机关干部与村民一起移栽辣椒苗
湖北高质量发展观察之四
驰而不息抓作风,出实招见实效
半月谈记者 李鹏翔 梁建强
坚决纠正重“痕”不重“绩”的不良现象、解决“一票否决”事项设置不规范问题、解决责任书(状)设置不规范问题……日前,湖北省委印发《关于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若干措施》,吹响了新一轮驰而不息强化作风建设的号角,为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瞄准“四风”新动向精准打击
不认真组织开展“黑的”稽查工作;违反规定程序议定行政处罚事项、违规降低处罚标准;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均未对打击非法营运车辆工作进行专题部署研究……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湖北省黄石市城区非法营运车辆一度异常猖獗,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
今年2月,湖北省纪委监委将黄石市交通运输局、城市客运管理局和道路运输管理局在打击非法营运车辆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作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进行公开通报,黄石市客管局党总支书记、局长陈杰等多名责任人受到处分。
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的重“痕”不重“绩”问题,以及随意设置“一票否决”事项等,湖北也部署了有针对性的整治工作。
湖北省纪委监委新闻发言人张正义介绍,湖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监督检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纠正“四风”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仅去年一年,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3552个,处理4882人,党纪政务处分4080人。
实打实、硬碰硬,敢抓敢管敢于担责
一组数据,见证了湖北实打实、硬碰硬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2018年,湖北纪检监察部门共处置问题线索58236件,立案28125件,处分27192人;立案查处厅局级干部案件101件,县处级干部案件1367件,其中查处“一把手”案件1834件。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在反腐败高压态势的强大震慑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政策感召下,湖北全省共有106名党员干部主动投案,669名党员干部在初核或审查调查期间主动交代违纪违法问题。
今年1月,在中共湖北省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湖北省纪委书记王立山指出,推进作风建设,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方针,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不动摇。
会议强调,对党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的,要从快从严查处,尤其是对那些群众反映强烈、问题严重且在重要岗位的要重点查处;对虽已退休但问题严重的党员干部,也要坚决查处,打消退休就进“保险箱”的想法,形成持久震慑。
与此同时,湖北纪检监察机关严防“灯下黑”,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去年,累计查处违纪违法纪检监察干部206人,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50人,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4月12日,一位女士在金岭村小张湾古建筑群的茶室里休息。湖北省大悟县金岭村,5年前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偏僻山村,通过整合当地古民居资源,发展乡村游,如今已经成为一个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2018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强化作风建设,也有几个问题不容回避:如何解决干部动力不足“不想为”、能力不足“不会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的突出问题?如何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湖北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教育引导干部做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奋斗者和实干家,湖北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
意见中,从树立干事创业的鲜明用人导向、用好干部考核评价“指挥棒”、突出对干部的厚爱和关怀等八个方面,向全省广大干部发出了攻坚克难、奋发作为的动员令、集结号。
湖北省委还明确要求,广大干部要按照中央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找到症结,做到心中有数,不能拍脑袋决策,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多措并举之下,湖北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激发。去年,湖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高于全国、好于预期。
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强调,改进作风,就是要推进工作实打实、硬碰硬,解决问题雷厉风行、见底见效,面对难题敢抓敢管、敢于担责,为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