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 政务部门动态

盘点丨2018年武汉“三农”十件大事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02日12:28 来源: 长江云

刚刚过去的一年,武汉“三农”发展,站在新起点,迈入新境界。全市吹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奋进号角,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改革开放40周年,“三乡工程”引领全国乡村振兴大潮;现代都市农业迅猛发展,“菜篮子”里装满了市民的幸福感;农业农村改革可圈可点,农民收入快速增长,获得感爆棚……武汉“三农”工作,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乡村振兴,趟出新路、作出贡献、提供样本。

1、一号文件吹响武汉“三农”奋进号角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2018年3月16日,全市农村工作暨精准扶贫工作会议定下武汉乡村振兴的路线图。会上发布《关于扎实推进“三乡工程”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即2018年中共武汉市委“一号文件”,明确:到2020年,“三乡工程”建设实现全覆盖,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走在全国前列;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2、“三乡工程”引领全国乡村振兴

2018年,“三乡工程”拓面提质。“三乡工程”拓面提质三年行动方案绘出“三乡工程”发展蓝图;“三乡工程网”上线运行,实现全市闲置农房的线上线下同步交易;乡村振兴“三乡工程”大讲堂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武汉落地,展现武汉“三农”工作新气象、新作为、新成就。数据统计,截止2018年底,全市组织实施“三乡工程”的行政村618个(其中贫困村94个),吸纳社会投资156.89亿元,建设共享农庄2085户,实现农民增收25.97亿元。武汉“三乡工程”工作获评“2017年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样”;10余家全国知名党报走访团慕名调研,为武汉三乡工程点赞。

3、贫困村全部摘掉“贫困帽”

2018年,武汉市实际减贫21597人、87个贫困村出列。至此,全市“脱贫攻坚战” 打响三年时间,基本实现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销号、贫困村脱贫出列。2018年,市精准脱贫攻坚战指挥部成立、规范扶贫项目资金监管、重点落实扶贫政策,贫困户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个人年度自付费用控制在3500元以内,出台光伏扶贫项目电价补贴实施方案,对140个光伏扶贫项目进行财政补贴……武汉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为扶贫工作助力。摄制扶贫专题宣传片在公共场合播放,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奥运冠军杨威担任宣传形象大使。全市167万爱心人士注册了“中国社会扶贫网”,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

4、农业农村改革给力,两区领取国家级任务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的改革发端于农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唤醒土地、山林、水面等沉睡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蔡甸区、经济开发区(汉南区)先后获批为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全市纳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1602个村已全面启动“两清”工作。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机制。确定黄陂区三里桥街沿堤村、黄陂区罗汉寺街祝店村为先行试点村。出台《武汉市黄陂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实施细则》,从制度设计上探索“哪些人能退、钱从哪儿来、地如何规模经营”等问题。

5、“菜篮子”里满满的都是幸福

2018年,武汉市积极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扩大供给、畅通流动渠道、保障质量安全。年初,设施蔬菜基地普遍遭遇暴雪,全市上下齐心抗灾,积极恢复生产。“冬储春供”日储备660万公斤鲜活农产品,2月初组织“冬储春供”蔬菜进社区活动,56个销售点可买到“1元菜”。武汉人在冰雪天买菜不用愁。水产品供应提档升级。全市池塘放养面积68万亩,改(扩)建精养鱼池1.6万亩,新改造、建设稻虾综合种养基地面积达到3.3万亩。市民的“菜篮子”线下线上齐发力,去年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87.9亿元。第十五届中国武汉农博会,是武汉“菜篮子”品牌建设的一个缩影,现场销售额达到9.88亿元,签约89.3亿元。

6、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上线

历经3年,武汉市建成具有前瞻性、全国领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2018年9月27日,平台正式开通, 312家肉类、水产、蔬菜等涉农企业和监管站纳入追溯系统。武汉市全面启动全市军运会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确定运动会农产品供应企业准入标准,以及专供企业、建设、监管方面的配套制度,制定了军运会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据统计,全市新增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86个,累计达到956个,居全省第一;全市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32.8万批次,市级抽检综合合格率达到99.8%。连续13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蔡甸区、黄陂区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

7、供给侧改革确保市民“吃得好”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从“吃得饱”到“吃得好”转变。农业领域积极推动一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8年,武汉继续推广优质高效种植模式,再生稻面积达到9万亩,显著提升水稻种植效益。超额完成40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补建任务。设施蔬菜基地充分发挥城市近郊农业优势,提升品种结构,全市有3万多亩设施蔬菜基地开展了休闲采摘业务。稳步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化工作,全市建立化肥和化学农药减量化核心示范区5000亩,辐射带动面积10万亩,核心示范区的目标为化肥和化学农药当年使用量减少20%以上。沉着应对非洲猪瘟疫情。针对非洲猪瘟疫情,严格落实监测排查、调运管控、消毒灭源等联防联控措施,及时查毒、扣押及无害化处理来自高风险区生猪及其产品,确保全市安全无疫情。

8、田园综合体建设拉开序幕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切将不再是梦想。武汉将投资12亿元,用3年左右时间,在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新洲区、江夏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建设4个都市田园综合体,每个区可获3亿元左右奖补资金支持。武汉组织召开全市都市田园综合体创建现场会,开展综合体创建专题培训。各创建区积极推进综合体规划,编制方案、招商引资、宣传推广。一二三产业融合,品牌农业发力,为乡村振兴奠定物质基础。2018年,全市全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812.6亿元,认定277家企业为新一届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为90家龙头企业贴息2566.21万元,武汉市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金额达29.8亿元。

9、启动农村村庄生活污水全域治理

武汉率先在全省开展农村村庄生活污水全域治理。一系列举措紧锣密鼓展开:全市农村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出炉,选定技术支撑机构,征集到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专家35位入专家库和10个优秀工程案例。开展专业培训,举办全市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培训班,培训新城区主管部门、街道负责人及规划设计、工程设计单位负责人。各新城区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有序推进。截止2018年底,全全市现有272个行政村已完成工程设计,有104个行政村已完成建设。

10、近5000万人畅游美丽乡村

大型会节活动成乡村休闲游的引爆点、旅游热点和亮点“乡村过大年”、第六届蔡甸消泗油菜花节等10多场大型会节活动精彩纷呈。中秋小长假,乘着全国首届农民丰收节的东风,民俗游、亲子游、自驾游等多种乡村游玩方式广受追捧,乡村休闲游各主要景区景点人潮如海。2018年,武汉市创建了一批特色美食村,打造乡村美食名片。发放武汉市乡村休闲游(赏花游)口袋书6万册,举办共享农庄、民宿开办等系列培训。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全市乡村休闲游接待游客4795万人,实现乡村休闲旅游综合收入达157亿元。

(楚天交通广播记者 杨均 通讯员 王璐 责任编辑 唐元)

【纠错】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