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喜迎党代会 荆楚新跨越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实干兴湖北 辉煌这五年]“五个随县”新起点 特色转型迈征程
发布时间:2017-05-17 09:13:37来源:湖北日报进入电子报

 

图为:云峰山万亩茶园基地

 

 

图为:草店二妹山风力发电

 

 

图为:裕国股份香菇生产线

 

 

图为:淮河镇西游记漂流

 

图为:随县“五朵金花”之一——芍药

 

图为:炎帝故里随县

  湖北日报讯 “十二五”期间,随县坚定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战略,县域经济排名在全省大幅跃升。

“十三五”以来,该县全面建设“富强随县、创新随县、绿色随县、文化随县、旅居随县”。县委书记毕道丽说:“以‘五个随县’为新起点,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奋力开创随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从“三业并举”到“五个随县”,一张宏伟蓝图正在徐徐铺展!

绿色理念融入炎帝故里

随县是炎帝故里,每年寻根节期间,全球华人代表在这里寻根谒祖。

在通往谒祖圣地的炎帝大道两侧,满眼青翠葱茏,景观苗木风景流动,为“随县印象”涂上一笔浓重绿色。

随县蓝图,绿色为底。该县按照“一核、两屏、三网、千湾”的生态格局推进“绿满行动”,近3年造林37.7万亩,森林覆盖率从56.73%增至57.25%。县长陈兴旺说:“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随县,生态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融入大地。

淮河镇曾以伐木烧炭、开山采矿为主要经济来源,日子越过越穷。近3年,该镇封山育林,转手发展绿色经济,建起西游记漂流、抱朴谷两大景区,去年又动工建设玉皇顶、神农部落景区,规划投资6亿元,全镇先后建起蓝莓、茶叶、核桃、牡丹等“八大庄园”,总面积约5万亩,绘成“四季花海,全景淮河”。2016年,该镇接待游客30多万人,直接收入3000万元。

随县经济开发区“绝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成立了项目咨询论证专家组,对意向项目逐一论证,自2012年以来,拒绝10多家化工、石材、造纸企业落户。同时,该区扶持政策向绿色项目倾斜,免费代办手续,确保早开工、早投产、早收益。

随县山场面积3318平方公里,占该县面积的58.5%。自2012年以来,该县大建木本油料基地和风电场,推动“山场革命”。如今,建成以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基地30万亩,今后逐批进入挂果期,预计5年后,年产木本油料20万吨以上,相当于在山场上建起一座巨大的“绿色油库”;建成大型风电场5座,总投资达60亿多元,装机规模60万千瓦,是湖北最大的风电基地,随县正在申报全国“新能源示范县”。

产业融合助推转型升级

去年,“支持产业融合发展”写进随县政府工作报告。

如今,该县工业、农业、旅游业各自为阵的格局正在被打破,跨界、融合成为新趋势。

4月7日,随县首届牡丹文化旅游节开幕,尚市镇万余亩牡丹漫山叠彩,2万多游客尽享春光。

两年前,这里仅是一片油用牡丹种植基地,创收渠道单一,后来基地追加投资,建起牡丹产品加工园区,配套各类旅游设施,集“农工旅”于一体,基地升级为景区。

“产业融合可以实现效益倍增。”牡丹园老板张立国说,漫山牡丹本来就是一大景观,顺便增添一些旅游设施,就能带来门票收入,游客来现场体验,又带动牡丹产品的宣传和销售。

这种集“农工旅”为一体的新型经济实体,随县有50多家。在小林镇,来自河南省的投资人陶猛计划投资10亿元打造红酒庄园,目前建有4000亩野葡萄种植基地、红酒酿造车间、红酒婚庆广场、汤浴中心、生态餐厅等设施,集野葡萄种植、红酒酿造和旅游观光于一体。在環潭镇,昱辰农业瓜果飘香,游客不断。在草店镇,石头记养猪基地着手建设万亩橡树森林大牧场,吸引游客骑马放牧。

以裕国股份为代表的工业企业也迈上“三业融合”之路,该公司拥有大片香菇种植示范基地,又建起香菇博览馆,从单纯卖产品升级为卖健康、卖文化。

随县产业能够高度融合,离不开旅游业这个粘合剂。该县以“全域旅游”为平台,整合小城镇建设与农房改造,洁美随县、文化随县、绿满随县、畅通随县等各类项目资金向旅游倾斜,推动农业、工业类经济实体向旅游业靠拢,全力支持新型工业、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三大板块经济融合发展。

同时,该县旅游资源也在走向大融合。全县旅游一盘棋,串联出两条旅游线路、四大旅游精品,去年接待游客80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1.6亿元。今年启动三大旅游环线建设项目,谋划全县景区、景点大串联,沿线神农部落、金锣山小峡谷等15个文化旅游项目破土动工,总投资35.4亿元。

坚持融合发展,随县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从2011年至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40.3:42.1:17.6变为33.8:44.1:22.1。

思路创新拓宽发展空间

两架直升机从随县厉山镇通用机场起飞,冲向蓝天。厉山镇依托机场优势,探索“航空+旅游+物流”模式,全力打造“航空小镇”,推动产业向空中发展。

新思路就是新空间。随县精心谱写“强核心、美全域、活资源”三篇文章,最大限度激发新县城带动辐射功能,建设全景随县,激发各类资源要素活力,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奋力建设世界华人寻根谒祖圣地、中国香菇之都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

拓展开放空间。随县抓住“一带一路”、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鼓励裕国菇业、中兴食品等优势企业“走出去”,积极引进优势项目和人才技术,构建随县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目前,该县有自营出口企业28家,年出口创汇约4亿美元,以食用菌为主的农产品出口位居全省第一位。

激发创业活力。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随县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着力抓好企业家队伍、产业园、创新综合体等各类平台建设,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布局,建设以大随通物流园和楚北公铁联运物流园为核心的物流体系。该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68家,家庭农场达到582家。

做大能源产业。大力发展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加快殷店、万和、洪山等地风电、光伏项目建设步伐,力争风力、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达到80万千瓦。

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随县依托龙头企业,坚持创新驱动,深化人才引进“鹊桥工程”,推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助推工业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化转变。每年设立不少于100万元的“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聘请中科院院士张俐娜等18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担任重点产业首席技术顾问,获得省科技进步奖5项,全省唯一的香菇产业技术研究院花落随县。

着眼“打基础,管长远”,随县抢抓“十三五”机遇,规划各类项目投资6000多亿元。仅公路建设总投资达20亿元,铺就“融入主城区、建设大交通、实现大跨越”的大通道。县发改局局长董立勋说:“落实好‘十三五’项目,开启随县黄金五年!”

新起点、新理念、新业态,随县阔步迈上新征程。

“随县精神”与“随县速度”

夜幕降临,随县机关办公楼灯火通明,住勤干部们在这里学习、工作,直至深夜。

随县干部住勤从年初实行,如今成为常态。很多干部表示,利用住勤时间“充电”,解决了工学矛盾,提高了能力素养。

住勤灯火夜夜通明,从一个侧面折射出“随县精神”。

7年前,新成立的随县没有县城、没有开发区、没有办公场地,经费异常紧缺。面对“基础差、底子薄”的最大县情,加快发展是唯一出路,“别人走,我们要跑;别人跑,我们要飞。”一群拓荒者没有畏首畏尾、裹足不前。房是租的、车是借的、钱是垫的,一人当两人用,加班加点成为常态。

在筚路蓝缕的拓荒实践中,“随县精神”的内涵逐渐明晰——解放思想、实干兴县、艰苦创业、迎难而上。

建县以来,随县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高位运行。至2016年,县域经济排名在全省累计大幅上升32位,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六大倍增”:随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3.28亿元,是建县初的2.5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6.39亿元,是建县初的6.3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6亿元,是建县初的19.5倍;固定资产投资278.82亿元,是建县初的7.9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24亿元,是建县初的2.5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68元,是建县初的2.5倍。在一片荒地上从零起步,建起一个省级开发区和一座生态园林新县城,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位先进县”“全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三农’发展先进县”“湖北省平安县”“湖北省旅游强县”等众多荣誉。

如今的随县,底盘坚实,特色鲜明,但是“发展不够”依然是最大县情。面对补课与突破的双重挑战、转型与赶超的双重压力,随县干部不走寻常路、不做太平官,以思想解放激发内生动力,以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以创新驱动提升发展活力,以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为随县发展注入蓬勃生机。县委书记毕道丽信心十足地表示,坚持发扬“随县精神”,抢抓“十三五”机遇,把随县建成世界华人寻根谒祖圣地、中国香菇之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

策划:刘炳坤 杨 霁 万宝山

撰文:鲍亚忠 江开军

摄影:王春梅 李文军 刘 虹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