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政务频道

加快建设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布时间:2018-01-11 14:30:28来源:湖北日报

李文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省委作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决定,现代化强省需以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关键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形成现代化经济体制。党的十八大以来,进入新时代的我省经济现代化加速推进,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最大的省情实际,要更加坚定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建设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省奠定坚实的生产力基础。

一、坚持筑牢实体经济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我们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握我省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转型升级重要窗口期的阶段性特征,着力推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缓解当前实体经济面临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坚定做大做优做强实体经济主体的制造业,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及“1+X”规划体系,积极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建立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坚定不移深入实施“三去一降一补”,减少低端无效产能供给、积极有效处置“僵尸企业”。进一步降低实体企业成本,减轻各类政策性负担,营造成本长期稳定下降的制度环境。着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和产品附加值,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提高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服务化水平,提升我省制造业在国际国内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

二、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要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主引擎,更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精气神”。当前我省产业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科教优势不能很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建立。要更大力度、更加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技创新面向经济发展主战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增强技术实力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加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资中介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强化创新条件支撑,在光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带动全产业发展,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加快制订出台升级版的“黄金十条”,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湖北)自贸试验区“双自联动”,进一步激发各类主体创新创业活力。

三、坚持金融服务回归本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金融工作的第一原则就是“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金融与实体经济本应是共生共荣的“毛皮关系”,但伴随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实体经济回报率持续走低,在影子银行等金融创新助推下经济“脱实向虚”。2016年,湖北省贷款增速高于GDP增速8.9个百分点,正向缺口比2013年扩大2.3个百分点,一定程度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拉动作用有所减弱。在中央部署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一方面要综合施策助力我省实体经济提升盈利水平,吸引更多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积极协调和争取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金融资源配置到先进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促进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另一方面要在规范可控的前提下,引导和鼓励地方金融机构开展实体经济发展所需的金融创新,扎根基层助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完善服务区域发展的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发展增加长期资金供给,增加股权性资金供给,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输血功能。

四、坚持人力资源支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也是一个智力资源大国”,多次强调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201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省15至64岁劳动适龄人口为4326万人,占总人口的73.9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2个百分点,关键是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推动“人才二十条”、“我选湖北”深度落实,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推进产业人才供给结构改革,及时动态发布人才需求预测,加快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在普通中小学开展“工匠精神”启蒙教育,组织有条件、有意愿的理工类高校率先探索应用技术型发展模式,打造“工程师的摇篮”,协调部属高校、引导省属院校将招生计划向重点产业领域相关专业倾斜,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鼓励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层次、有计划地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突破制造业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等有望形成持久经济增长点的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五、坚持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离不开大数据发展和应用,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人类社会正在加速进入以数字化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新阶段。数字经济将有效驱动各类生产要素的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孕育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成为产业体系优化重塑的新动力。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达22.58万亿元,跃居全球第二,占GDP比重达30.3%。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2017)》报告显示,武汉在全国综合排名第7位,在产业指数上排名第8位。大力贯彻国家关于推进构建数字经济、实施“”互联网+”行动的系列部署,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尤其是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农业生产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和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一批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示范企业,研究制定智能制造和工业大数据发展战略,提升湖北工业云平台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六、坚持开放协作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体经济振兴要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并强调“市场、开放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动力”。产业体系是伴随产业分工不断深化而发展演进的开放系统,目前我省产业体系优势明显、短板突出,要发展壮大和推进现代化,更高水平的对内协作和对外开放是必由之路。更好发挥湖北自贸区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模式和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上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各片区形成主业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更大力度引进利用外资,更加注重搭载的先进技术、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市场空间等,培育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带动相关企业嵌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充分利用湖北得中独厚,东西南北大通道交汇的区位优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对接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级产业创新高地建设机遇,开展产业园区战略合作,建立产业转移跨区域合作机制,以国家和省级开发区为载体,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和创新合作示范区,推动形成更高层次跨区域分工协作、紧密协同、联动发展的链网状产业组织体系。

(作者系省政府驻深办党组书记、主任)

(作者:  编辑: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