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2019全国两会专题 > 两会滚动新闻

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氛围明显优化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15日10:25 来源: 中青在线

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状况如何?今年两会上,记者从全国政协共青团、青联界别获悉,2018年11月,界别委员围绕“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这一主题,深入湖北和湖南的24所高校,与高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

传播氛围明显优化

调研显示,57.4%的青年学生认为思政课老师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作用大,88.6%的青年党员和75.1%的团员陈述所在党团组织开展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83.4%的青年对“青马工程”给予了肯定。

从微观环境看,青年学生从身边的故事、身边的典型汲取着营养,32.4%和34.1%的青年会与家庭成员或身边朋友谈论马克思主义,36.1%的青年一直参加或曾经参加过马克思主义学术社团或读书会,青年群体的人际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报告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激发了广大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热情。我国隆重召开“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等会议,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报告认为,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传播的氛围得到明显优化,构建起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改进传播效果的宏观环境。

从中观环境看,全国教育系统强化思政实效,思政课堂、理论学习、“大学第一堂课”“开学第一堂课”“专业第一堂课”“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养项目”和理论社团活动等均取得了较好成效。

共青团在传播中作用发挥积极

这份调研报告指出,在高校中,党政团干部、教师、辅导员三支队伍,思政课、专业课、实践课三类课程,思想工作战线、教育工作战线、学生工作战线三条战线同频共振、有效协同的“三三协同”育人机制普遍建立。

调研发现,思政课老师的职业荣誉感越来越强,不少一线老师表示:“思政的春天来了”“思政课教师越来越有获得感,工作和生活越来越有尊严”。

调研发现,在高校中,马克思主义“一级传播”的方式更加巩固。比如“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邀请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院士、长江学者、知名理论专家等组成讲师团,通过电视对谈、网络传播、竞赛展示、示范课程、校园宣传等方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度融入师生学习生活全过程。

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二级传播”正在发挥作用。“青马工程”和“大学生骨干培养项目”等在传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既培养了一大批对马克思主义感兴趣、有功底、懂运用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又通过他们的榜样示范、同辈影响和人际传播进行多维二级传播,取得了较明显的传播效果。

青年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教学效果逐渐好转起来。在微信、B站、知乎、快手、抖音、QQ空间等媒介中,共青团在青年学生关心的公共议题中有了更多的出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青年实际的结合,有效提升了青年学生的获得感。

传播过程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调研发现,目前,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双一流”高校和省属本科高校成为重点场域和关键环节,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则相对薄弱。

新的要求给思政课老师增加了新的学习压力。参加座谈的思政课老师普遍反映,他们投入教学的精力、承受的压力前所未有,思政课老师完成的课时量一般是专业课老师的3至5倍。

调研组发现,部分思政课教师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存在对社会的一些问题避而不谈或者语焉不详的现象,回避青年学生思想上的“病灶”,导致无法“对症下药”,更做不到“药到病除”,难以及时有效引领学生的思想。

要把“大”道理说得更透彻

调研报告提出,应该有效减少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传播的薄弱地带,比如优先解决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的人员、经费、能力、素质、效果等方面的问题。可以考虑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直接选派师资到民办高校和高职院校担任思政课教师。

调研报告建议,精准定位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需求,采取“差别化培养、共振化辐射”的方式,“公共课培养好一般学生、公选课培养好兴趣学生”,“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养项目”要进一步完善选拔机制,有效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积极分子。

调研组认为,加大力度适当扩充“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养项目”的覆盖对象和社会实践范围,由省级财政和高校财政给予常规性支持,并保持适度规模的持续增长。

报告提出建议,让思政课教师有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更多的理论课堂进入到实践一线。报告还提出建议,从省级层面成立高校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专项资金(基金),从经费、制度等方面给予有效保障。

在马克思主义“互联网+”的传播创新中,报告建议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与网络传播的碎片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宏观把握,转化为“互联网+”的理论框架,再细化为微博、微信、小视频等新媒体内容。

二是处理好理论的大道理与网络传播的小道理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大”道理,需要科学转化为互联网和新媒体传播的“小”道理,既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分块传播,又实现从内容、形式和语言等全方位的互联网转换。

三是要处理好理论的抽象性与网络传播的具象性之间的关系。对此,调研报告进一步解释:“马克思主义的互联网传播,要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史实和事例的传播,在此基础上再形成理论观点的传播。”

两会 【纠错】编辑:贾方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