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 > 辟谣

网络谣言止于何时?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2日14:35 来源: 人民邮电报

6月17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然而,数条伪装成一线新闻或官方预警的谣言却不胫而走。地震之后,微博里广泛流传着“四川宜宾地震大楼出现严重倾斜”的照片以及两段地震现场有人裸奔的视频,这几份“现场直击”蹭着地震的热度迅速蔓延,更有一条伪装成四川手机报的消息在微信里被大规模转发,内容危言耸听:“预计6月18日凌晨3时12分将会有更大地震发生,预计地震级别为7.6级。”

“假的!”“这个四川手机报是假冒的!”“请勿信谣传谣!”四川手机报官方微博连发两份辟谣声明,即使如此,有不少网友还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把这条消息转发给了亲人朋友。实际上,每次自然灾害过后,网上都会有与灾害相关的谣言滋生。即便是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也偶尔会出现类似“世界末日就在xxxx年”这样的谣言。它们凭借听起来似乎有理有据的诡辩式逻辑和危言耸听的预测挑拨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借助人们恐慌的情绪迅速传播。

“速转!十万火急!!!”“恳求大家别再喝了!你的孩子也爱喝,家里有的立刻扔掉!!”“不是吓唬你,七点以后不要再吃它了!!”“蒸锅盖盖子会致癌”“葡萄上的白霜是农药残留”这样看起来威慑力十足的饮食养生的小窍门、健康抗癌的小知识也频频出现在我们的微信群中,这些令人扑朔迷离的伪科学十分擅于主导人们的情绪,大部分人还没来得及调动自己的判断力,就被标题中“有毒”“致癌”“致死”等刺激性词语震慑住了,点进去一看,这些网页往往摇身一变,变成了保健品推销、保险介绍、公众号宣传,实质上是裹着养生保健的糖衣来赚钱。

是谁在造谣传谣?

那么到底是谁在制造和传播这些网络谣言呢?

除去那些网友因为不了解真相而误判产生的谣言,大部分谣言都是有意为之。近日,记者下载了一些号称可以参与转发赚钱的App,这些App里面充满了专门供微信转发的文章,这些文章下面有的标注了“每阅读一次¥0.xx”的字样,也就是说,转发这些文章到朋友圈和群聊,每有人点击一次就会带来相应的收入。而网站提供的文章,不少都是老一辈最关心的“吃了盘炒蛋竟然器官衰竭”等虚假信息和“爆炸性”新闻。此类App有一些在下载和注册的过程中需要用户“投资”,经网友反映,App对赚钱“提现”的步骤也有严格的要求,有时候网站赚够了点击量和广告费就立马倒闭了。

网络谣言的黑色产业链不止“微信转发赚钱”这一条。前段时间一条“紫菜是黑塑料袋做的”假视频火爆全网,几乎摧毁了紫菜行业。实际上,关于食品安全的谣言屡禁不止,相关企业不仅要承担客户的退单、民众的质疑,甚至还会受到谣言制造者的勒索,在这风起云涌的表象下,无数的幕后推手正在靠着流量牟取暴利。

腾讯微信曾就网络谣言诈骗信息做过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该平台2018年全年共拦截谣言8.4万多条,食品安全、医疗健康、社会民生等领域均是谣言“重灾区”,与谣言相关的诈骗集中在保健品诈骗、红包诈骗、中奖诈骗和网络传销诈骗。今日头条发布的《2018~2019年度今日头条资讯打假报告》显示,该平台2018年共处罚造谣账号18378个,共有超过247万用户参与举报不实信息。相较于80、90后,中老年网民群体更容易成为网络谣言诈骗攻击的主要目标,同时也成为传播力量。据统计,网络谣言转发大户80%是中老年人。易受网络诈骗风险影响不仅是中国老年人专利,美国信用合作社协会抽样调查得出的数据显示:有67%的老年人看护者报告了针对老年人的欺诈行为,28%的老年人至少受到一次金融诈骗的伤害。

靠啥打击造谣传谣?

如果说谣言猛于虎,那么网络谣言则是搭乘信息化便车的“插翅虎”。打击网络谣言,必须法律、技术多管齐下。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根据网络谣言危害的程度,谣言制造者会被追究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和新华网也合力搭建了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旨在为广大群众提供辨识谣言、举报谣言的权威平台。除此以外,仅仅把重心放在辟谣上还不够阻止谣言改变形态卷土重来,打击网络谣言需要政府不断加强主流文化建设、提高公信力,提高公众对监管体系的信任度,同时,提高网络谣言制造者被追究责任的概率,从根本上倒逼更多的人不敢、不愿制造网络谣言,打击才能做到一发入魂、一击有效。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快速流通的社会,想要给舆论界掀起一阵巨浪只需要一只蝴蝶在对岸扇扇翅膀。因此,落实企业的责任、强化公民的担当意识和自律意识尤为重要。今年5月28日中央网信办发布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对社交网络平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二十五条提出:“网络运营者应采取措施督促提醒用户对自己的网络行为负责、加强自律,对于用户通过社交网络转发他人制作的信息,应自动标注信息制作者在该社交网络上的账户或不可更改的用户标识。”通过用户“标识”,达到信息可溯源,同时也提醒用户在发布和转发信息前对内容的真实性和影响等进行确认和考虑,慎重转发信息。当前,已有社交网络平台对转发信息进行了管理,或对转发信息设置了严格的要求,这都是对社交网络平台安全管理的不同方式。

网络谣言产生于互联网,也必须消灭于互联网。一些网络资讯传播平台正利用科技的力量主动精准辟谣。今日头条采取“技术+人工”的方式能够大大提高谣言拦截效率,实现“精准辟谣”和“热点辟谣”,可将权威辟谣信息精准推荐给看过谣言的用户,此外针对网络环境曾经出现过的谣言,今日头条建立“谣言库”及“辟谣库”反哺平台的谣言识别及检测能力,并通过吸引用户长期关注科普类知识,提升用户主动识谣的能力。

有学者称,谣言随着语言一起诞生,八卦和谣言作为“谈资”甚至是人类社交社会的生产力。看来,就算是到“9102年”,谣言还是不会销声匿迹。虽然这个理论听起来有些荒诞,但我们必须承认,当今的网络社会就是浮在这些谈资的基础上才如此繁荣壮大。再加上网络社会特有的“流量就是收益”模式,越来越多的人发现造谣是让自己的无名小号成功的捷径,甚至开始扔掉底线,只为博人眼球。在这个前提下,个人能做的,就是对自身的行为负责,学会识别并且主动退出这场舆论的狂欢,不要再为谣言的传播添砖加瓦,毕竟,真相只有一个,流言止于智者。(记者 苏德悦 实习生 吴可晴)

平台 网络 信息 谣言 转发 【纠错】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19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