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要让人吃得更放心
2018年10月,湖北省武汉市向外卖商家免费发放首批250万个“食安封签”,作为保障外卖餐饮的“安全带”,在顾客收领前不得破损。
商海春作 新华社发
拿起手机,轻轻一点,多种美食不用多久便能送到家门……网络订餐市场的迅速发展无疑重塑了公众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外卖如何吃得健康、放心,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近日,为进一步深化网络订餐市场的食品安全问题治理,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约谈了包括美团点评、饿了么在内的5家网络订餐平台企业,要求各平台要把好入网审查关,及时处置违法违规入网店铺,为消费者的外卖用餐安全守好防线。一道舌尖上的外卖安全“防火墙”,在多方合力之下,正在不断筑牢。
把好“入口”审查资质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网络订餐的食品安全问题,成了不少代表和委员关注的话题。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万山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负责人华茜建议,加强对外卖订餐的食品安全监管,严禁家庭私厨及没有实体店的商家从事网络外卖,同时,严厉查处网络订餐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对于常在订餐平台点外卖的用户来说,无实体店的商家总会让消费者感到心里“没底”。随着近两年严查无证经营的不断深入,这一问题已得到部分解决,但是在网络平台上仍然存在着一些标榜“家庭厨房”、存在卫生条件隐患的“漏网之鱼”。
2018年1月1日,《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其中明确规定利用互联网提供餐饮服务,应当具有实体店铺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按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主体业态、经营项目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规定还包括网上公示的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店名和地址应与实际店名和地址一致,公示的门面、大堂、厨房等图片应当与实体店一致等。
从正式施行的《管理办法》到人大代表的建议,都共同指向了一点,那就是平台要守好“入口”,严格落实商户经营资质的审核,不“注水”、严格遵守平台自己设置的商户入驻门槛,做好消费者的“把关人”。
严格监管 放心订餐
网络订餐早已走入千家万户。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4.06亿,同时,手机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3.97亿。如此之多的用户量,背后便是上亿个家庭的外卖用餐安全。为回应百姓所呼,一张网络订餐的安全网正在持续织就并日渐收紧。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时表示,2018年,检察机关部署“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重点办理影响中小学、农贸市场、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的公益诉讼。北京、内蒙古、四川、云南等地检察机关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严格监管,5万余家不合格网络餐饮店铺得到整改,让群众点外卖更放心。
在被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约谈后,相关平台企业食品安全负责人表示,将加强平台自律,加强对入网餐饮店铺管理。同时,发挥自身技术手段的优势,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举措,并加强与市场监管部门协作。保持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不放松,正是努力为百姓拧紧餐饮健康的“安全阀”,力求做到“吃得安心、吃得舒心”。
食品安全 守好底线
北京市多家网络订餐平台此前已成立自律共建联盟,几千家餐饮企业在相关订单平台上启动了“后厨直播”。与此同时,多地正开展系列活动,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哈尔滨市启动了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净网”行动,集中清理证照不全、假证假照、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网络餐饮食品经营主体。同时,美团、饿了么两大外卖平台陆续为供餐单位发放用于贴在外卖餐饮食品包装上的“封签”;沈阳市创新监管手段,对网络订餐平台实行网格化智慧监管,并建设电子取证实验室,运用电子数据证据实现对网络食品违法案件的智慧高效监管和取证执法。
毫不犹豫向违规店铺“亮剑”,体现的是监管部门守护舌尖上安全的决心,哈尔滨姑娘王宏琳告诉记者,她希望这样的“净网”行动多开展一些,“现在不只是我们在吃,家里的老人、孩子偶尔也会吃外卖。把那些不符合经营资质的店铺全部淘汰、下架,卫生条件有了保障,我们才能真正的放心订餐、放心吃饭。”王宏琳说。
孙亚慧
孙亚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