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公园多了,武汉街头随手一拍就是美景。图为常青路江达路口园林小景。
文/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汪彤通讯员赵琴李永刚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里高楼越来越多,可供建设绿地的土地越来越少。如果在家门口或单位附近,能够让你在疲惫的时候,享受片刻如同置身大自然一般的宁静,岂不惬意?
这,已成为现实。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访武汉、黄石、潜江等地发现,一种名为“口袋公园”的绿化模式正在多地城区兴起,给人们带来满满的获得感。口袋公园长什么样?请随记者一探究竟。
1占地不多,却建进居民心里
“以前这一片都是扬尘四起,大家路过,一分钟都不愿耽搁。现在,家门口就能亲近大自然,看着绿色美景,心里舒坦极了。”5月23日中午,家住潜江市盛世东城小区的市民李璐,带着孩子在小区附近的口袋公园散步时,发出感慨。
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为当地居民服务。口袋公园一般对较小地块进行绿化种植,再配置座椅等便民服务设施。城市中的各种小型绿地、小公园、街心花园、社区小型运动场所等都是身边常见的口袋公园。1967年5月23日,美国纽约53号大街的佩雷公园正式开园,标志着口袋公园的诞生。近年来,为拓展城市生态空间,国内不少城市也兴起这种新型的绿化模式。
2018年,潜江市通过拆违、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方式,将城区主干道及人口密集区的10余处空白地带重新进行绿化配置,因地制宜,建成面积从几百平方米到几千平方米不等的小公园。这些面积不大的公园,如同城市里密布的“口袋”,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游园。“主要是方便。不用特意抽时间,公园就在家门口,想去的时候随时都能去,这种感觉很好。”李璐告诉记者。
2修补城市伤疤,激活社区绿色活力
几乎每个口袋公园所在地,都有一段关于城市伤疤的故事。
黄石西塞山区老四门片区,大多数房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居民多为冶钢退休职工。曾经,这里随处可见破旧的房屋墙面、斑驳的道路、昏暗的路灯、占道经营与车辆乱停,年轻人纷纷搬出,只剩下一些老人居住。去年以来,该市进行旧城改造的同时,充分利用城市拆迁腾地和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投入2500余万元,建成26个口袋公园,新建公园绿地16万余平方米。如今的老四门社区不但街道焕然一新,还有了一个口袋公园。园内不仅绿荫环绕,有健身设施,还融入社区历史文化和矿冶文化特色,受到居民好评。
位于武汉市江岸区中国银行一元支行西侧巷口的口袋公园,面积仅15平方米左右。此前,这块巴掌大地块常被附近商贩临时占道或违建。附近居民头疼不已。2017年,武汉市面向全市征集位于街头巷尾的零星小块空地,兴建100座示范口袋公园。一批犄角旮旯,得以蝶变。
“中心城区绿量分布不均,尤其是老城区绿地数量偏少,如何增绿是目前国内外城市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参与口袋公园设计的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设计师李小玉表示,这些空地就像边角余料,建不了大公园、大绿地,浪费了又太可惜。把它们利用起来,打造成各种各样的口袋公园,集腋成裘,不仅美化了环境,又方便了市民休息,还能防止重新违建,可谓一举多得。
3建管并重,呼唤更多个性化服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市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口袋公园选址灵活、面积小、离散性分布,能够见缝插针地大量出现在城市中。这对高楼云集的城市而言,如同沙漠中的绿洲,能够增加城市绿量,改善生态环境,同时部分解决高密度城市中心区人们对公园的需求。”省绿化办相关负责人如是介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口袋公园在我省尚属新兴事物,部分市州还处于探索阶段,建设质量参差不齐。其规划设计、施工质量、竣工验收、后期维护管理,涉及城管、园林、国土等多个部门,可持续发展还需多部门协作,从规划到管理,形成合力。
对口袋公园,人们欣喜之余,更是期待满满,“口袋公园在规划和设计上,能不能多体现地方特色?”“相关部门能不能在公园多组织一些家庭园艺展等,大家可参与的绿化活动?”“公园管理能不能更精细一点?”……
已有一些成功的尝试。去年,武汉市绿化办启动“绿色驿站”进社区服务项目,在城区100个社区内选择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区域,打造驿站形式的绿色小空间,倡导大众共建共享绿色生活。绿色驿站相当于口袋公园的升级版,主要在小区、社区、学校等区域,建设义务植树尽责基地、社区花圃、筑梦空间、假日花市等,达到引导公众参与传播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期待更多口袋公园、绿色驿站在荆楚大地遍地开花,把更多绿色留在人们身边。
链接
荆楚乡村兴起郊野小森林
汪彤
与用地紧张的城市见缝插绿不同,今年以来,一些乡镇、村庄利用荒山荒地补绿增绿,建设郊野小森林,综合效益不可小觑。
5月初夏,荆州市公安县斗湖堤镇城北小森林基地,新绿盎然。这里原本是一片靠近长江洲滩的荒地,建成小森林后,将在该县城北部筑起一道长江生态屏障,为居民户外休闲、散步、健身提供优质场所,实现生态效益与景观效果有机融合。
荆州高新区则将郊野小森林定位于林旅融合。该区总投资370万元,建设以桃树为主的500亩基地,种植垂枝桃、水蜜桃等9个品种,并专门聘请专业园林绿化公司进行规划,把造林与造景相结合,除了栽种桃树之外,还建设了桃花仙子广场、凉亭和健康步道。
“郊野小森林与口袋公园一样,面积不大,主要特点是便捷、惠民,给居民一个接近大自然的机会。”省林业局造林处负责人表示,近两年,随着国家、省级森林城市创建进程加速,各地植树造林热情空前高涨,理念也发生重要改变,不仅考虑生态容量的增加,同时考虑生态产品的供给是否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未来,郊野小森林建设管理将进一步细化,为老百姓带来更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