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 > 财经

把“试验田”变“高产田”——武汉自贸片区两周年制度创新纪实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1日07:09 来源: 湖北日报

2017年4月1日,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

以武汉、襄阳、宜昌三大片区近120平方公里“试验区”为载体,新一轮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与体制机制探索,在荆楚密集展开。

“三驾马车”,武汉为马首。70平方公里武汉自贸片区,全域位于中国光谷核心腹地,万亿集群,“芯”“光”灿烂。

襄阳的抓手是新能源汽车,而宜昌聚焦生物医药。

尽管湖北自贸区挂牌时,中国的自贸区建设已行进至第三批,但多数人对“自贸区”这个特殊区域的使命理解,仍集中在土地、税收等要素的政策红利上,认为这里“弯腰就能捡到黄金”。

“这是一种误读,正如大家看芭蕾舞时,没人看到舞鞋里被地面磨烂的脚尖。”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管委会改革创新局负责人称,自贸区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带着改革的基因而来,是为体制机制的探索、闯关、创新、试错而生。改革意味着什么?刀刃向内。不痛,体制机制的梗阻又怎么会通?

2013年,上海自贸区横空出世。

2015年,广东、天津、福建三地自贸区相继挂牌,自贸区扩大至第二批。

2017年,浙江、辽宁、四川、重庆、湖北、河南、陕西等第三批七省市自贸区挂牌。

2018年,海南入列。至此,全国自贸区已达12家,并正在推进第五批。

中国自贸区的演进路线,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路线颇为相似,由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梯次开发。在开放这根总指挥棒指引下,每个自贸区的改革重点和突破方向,又各有侧重。

去年,上海发布“自贸区卓越指数”,分别围绕营商便利指数、经济贡献指数、创新指数、可持续性指数等四个纬度。

专家称,营商便利指数是为衡量自贸区投资贸易便利化,旨在反映自贸区运行的“自由化”制度环境;经济贡献指数是为衡量自贸区对地区经济贡献,旨在反映自贸区的经济效果;创新指数是为衡量自贸区促进知识和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发展的绩效;而可持续性指数是为衡量自贸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绩效。

这些指标,追求的不单单是自贸区的基础设施条件、经济产出和体量规模,也更关注自贸区的自由化、开放度、便利性、公正性、法制化,以及可持续性,从而形成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2009年,中国光谷获批成为全国第二个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国家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在过去长达30年的发展历程中,光谷的改革创新与体制机制突破,形成了一系列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

武汉自贸片区的挂牌,让自主创新示范区与自贸区的“双自联动”,进一步加速了改革创新的破冰,也成为全国自贸区中独特的“湖北风景”。

两年过去,湖北这艘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破冰船”,又实现了哪些突破呢?

破冰

自贸区的崇高使命

过去一年,全国十余自贸区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马不停蹄。

如果我们把湖北自贸区及武汉自贸片区放到这个宏观环境中去审视,便更能理解这些改革与突破背后的意义所在,也更能看清前路的方向与差距。

这一年,上海自贸区扩区。经过5年发展,这里的企业已达5.7万家,以浦东1/10的面积,创造了浦东3/4的生产总值;以上海1/50的面积,创造了上海1/4的生产总值,以及2/5的贸易总额。

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上海去年在全国首推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率先探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上海保险交易所国际再保险平台上线,引进境内外参与主体的同时,应用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为境内外再保险参与主体,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跨境资金清结算。

这一年,四川自贸区“机场+高铁”多式联运模式实现国内首单跨境空铁联运,客户只需一次填写“空铁联运单”,即可享受“门到门”全程物流链运输服务。

与此同时,在行政审批改革上率先推出“首证通”,企业在办理多项行政许可手续时,仅对首项行政许可进行实质审查,“首证一通,后证全通;首证一过,后证全过。”

这一年,天津自贸区,十海关共建进口租赁飞机跨关区联动监管模式。而过去,需要办理转关手续才能完成全部通关流程。专门针对一个产业、一种进口货物,合力出台支持举措,在全国海关尚属首次。

这一年,浙江自贸区诞生全国首个船舶进出境无纸化通关口岸,取消原先所需的44种、70余项、共计150余页纸质材料,只保留船员出入境证件、临时入境许可申请等两项证件资料,即可通关。

这一年,湖北自贸区。

全国首个自贸区商标受理窗口,在武汉自贸片区落户,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过去,本地企业注册商标,必须前往北京的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或通过商标代理机构递交申请。现在,直接在武汉自贸区窗口递交,避免了多次到外地奔波,降低了企业成本。

而为有效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低、可抵押资产少、担保能力有限等融资难题,武汉自贸片区联合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保贷联动”系列金融产品,使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无抵押物或担保的情况下,只需缴纳较低保费购买保险公司相关保证保险保单,就能获得银行贷款或者代替缴纳保证金。

一步步,一关关。中国的自贸区,正是在这样“一山放过一山拦”的改革之路上,破冰前行。

创新

从制度层面谋突破

纲举而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改革创新的牛鼻子,根本在体制机制的突破,在制度创新。

两年多来,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结合光谷自身的科技创新及产业特色,重点从“放管服”、金融、科技体制、贸易监管等四大抓手,寻求改革突破。

一是“放管服”改革。

在上海“自贸区卓越指数”中,营商便利指数位居第一。可见只有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才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放管服”改革上,武汉自贸片区对企业注册等办事流程要求做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并推出“缩短企业开办时间办事流程图”。如今,企业设立仅需1至2个工作日,产业项目审批仅需25个工作日,武汉“放管服”改革经验被作为典型向全国推广。

2017年,武汉片区率先在全国实现出口退税全流程电子化。2018年,这项服务为企业办理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达24.83亿元。

作为全省“证照分离”改革的急先锋,这里去年办理了295件改革事项登记业务。企业税务注销流程,办理时限从20天压缩至最快只需20分钟。

去年,深圳前海提出,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港澳居民在前海工作可免办就业证。人才是第一资源,为加速国际人才在自贸区的流动,武汉片区完善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2018年共办理外籍人才认定28人次。

“互联网+监管”“八双五联”智慧监管……这些来自武汉的基层探索,在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推广。

围绕“降成本、聚要素、促创新、优环境”,武汉自贸片区还创造性推出了“改革30条”,即“招商十条”“新黄金十条”“政务十条”,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二是金融创新。

贸易与金融,形同双生子。在国际贸易中,金融最初的功能仅是为各国贸易商的贸易活动提供汇兑和支付,之后逐步扩展到与贸易相关的资金融通、现金流管理等方方面面。

对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而言,金融的国际化水平,既是衡量区域经济开放度的风向标,也是推动经济融入全球化的“造血”保障。

为扩大金融开放创新,《武汉片区商业保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目前已注册5家商业保理企业,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新规后,成功办理了首笔个人工资项下跨境人民币汇入业务。

全省首单出口科技贷,帮助片区企业凭出口订单就获得了200万元纯信用融资。

大力实施上市“金种子”培育计划,2018年,新增长飞光纤、天风证券等上市企业5家。推动省科投成功发行首笔3亿美元的高等级无抵押债券、30亿元创业投资债券,及全省首单15亿元中期票据,企业融资渠道得以拓宽。

随着投贷联动试点的展开,武汉片区已累计支持科创企业129户,投贷联动贷款余额11.7亿元,同比增长84.6%;对应投资总额41.2亿元,同比增长27.4%。

三是科技体制改革。

过去30年,在科技体制改革上,敢为人先的光谷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黄金十条”的出台,不仅推动了科技成果的“三权改革”,更自下而上推动了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改。

2017年,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在东湖高新区挂牌成立。这是最高人民法院批复设立的全国首批4个试点城市之一,全面推行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审判“三合一”,也被多方看作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又一次重要探索。截至2019年3月底,该庭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3391件,审结9180件。

不仅如此,武汉片区还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推动中国(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功获批。2018年,武汉自贸片区专利申请量2万多件,增长17.3%。

四是创新贸易监管。

制度创新,才能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基于“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监管新模式,武汉片区实施按货物状态分类监管。

2018年,武汉自贸片区成功获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并启动跨境电商保税备货模式进口业务。对跨境电商“直购进口”业务模式下的商品,查验环节采取“集中审图、集中查验”,包裹从入区到出区的平均时效从3天压缩至1天内,企业整体成本节省10%。

今年1月至5月,武汉海关清关验放跨境电子商务包裹176.1万份,商品金额1.84亿元,分别比2018年同期增长46.5倍和5.2倍,验放进出境快件27.7万单,同比增长5.3倍。

“先出区、后报关”“车边验放”“减免税手续汇总办理”等创新举措,令长江存储、华星光电、长飞光纤等重点高科技进出口企业的贸易成本大幅降低。

此外,武汉自贸片区还与天河机场合作共建光谷“城市货站”,推动花山港获批国家一类水运口岸并启动外贸航线,优化物流环境。

答卷

从企业获得感开始

今年3月19日,联邦知识产权事务所(武汉)有限公司,在光谷政务服务大厅领取营业执照,标志着我省首家外商独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正式落户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从递交注册资料到拿到营业执照,仅用一天时间。

据悉,美国联邦知识产权事务所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在美洲和亚洲多地设有分支机构。“没想到一天就拿到了执照,光谷速度令我吃惊!”联邦知识产权武汉公司总经理丁国新称,武汉自贸片区有各种先行先试政策,不久前刚刚出台了《新外资十条》,对外资落户进一步释放利好,也坚定了联邦知识产权落户光谷的信心。“公司成立后,美国总部专业技术人员和知识产权律师,将可以一对一服务光谷企业,更好地参与全球化分工。”

Lalit是印度人,今年2月刚来武汉工作,在喜康生物担任研发和技术转移部门总监。“我刚入职几天,家里突然发生紧急状况,必须要马上赶回国去处理。”他说,由于刚入境没多久,还没有拿到工作居留许可证,如果这时候出境,那么之前准备的一系列资料可能作废,需要全部重新准备和申请。“我找到武汉自贸片区的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并跟外专局反馈了情况,外专局特事特办,给予我绿色通道,在一个工作日之内就完成了对我工作许可的审核和制证,包括后面的出入境办理也给予了便利。”Lalit说他和家人回忆起这段经历,都非常感激。

Lalit口中的这个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可并不是以前就有的。它将原来分属招才局、公安分局、外国专家局、商务局等部门的多个外国人证件业务受理窗口合并为一个窗口,同时还可提供涉及海关业务的咨询服务。

以往,武汉人在网上买加拿大进口牛肉,一般要等上半个月。现在,最快头天下单,第二天到货,售价还比以前降低10%至20%。

进出口贸易企业武汉金宇综合保税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强介绍,由于进口肉类属于特种商品,内陆地区如果没有具备资质的指定口岸,就不能直接进口,需从上海、天津等口岸辗转输入,不仅耗时长、手续多、成本高,同时也加大了食品安全监管难度。

2017年武汉自贸片区挂牌后,东湖综保区的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顺利通过国家主管部门的验收正式开通运营,改写了湖北省无法直接进口肉类的历史,从此实施检验检疫更便捷,货物通关更方便,企业成本更低。

2017年9月30日,经武汉阳逻港卸船消毒后,武汉金宇载有49吨澳洲安格斯牛肉的两个集装箱,通过陆路运输抵达东湖综保区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进行查验以及冷链存储。这是湖北首批入境肉类货物。

产业

在创新开放中起飞

2013年,光谷在“芯屏端网”上的产业投入为152.5亿元。2017年武汉自片贸区挂牌当年,达到256亿元,产业聚集效应显著增强。

这里有全国最大的存储芯片研发与生产基地,总投资300亿美元的国家存储器基地,已实现投产。

不仅如此,在集成电路领域,武汉自贸片区已形成涵盖芯片设计、封装材料、制造、应用等环节的产业链。

去年8月,我国首款商用“100G硅光收发芯片”在中国信科研制投产。该芯片支持100-200Gb/s高速光信号传输,不仅“身材”超小,性能更高,成本还更低,可通用化,广泛应用于传输网和数据中心光传输设备。

聚焦新型显示,推进华星光电T4、天马G6一期等重大项目实现量产,全国最大的中小尺寸面板研发和制造基地正在崛起。

2017年,武汉片区引进100亿元以上项目4个,50-99亿元项目5个;2018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3个,百亿元以上项目6个。推动科大讯飞、上海联影等重点项目,外资和世界500强项目落地,小米等近60家知名企业在片区设立“第二总部”,助力武汉加速成为中国互联网第四极,形成新经济集群。

数据显示,2018年,光谷“互联网+”非上市企业共完成116笔融资,融资总额超过100亿元。截至目前,光谷“互联网+”企业数量已超过2100家,互联网从业人员逾10万人。“双自联动”助推产业发展,今年1至5月,全区进出口总额458.8亿元,同比增长11.8%,分别占湖北省33.4%,武汉市56.7%;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总额343.9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10.86亿美元,同比增长11%。

至2019年5月,成立两年的武汉片区,新设立企业24547家,其中新增外资企业231家,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增企业46家。

眼下,《武汉片区实施方案》207项改革试验任务中,已完成或基本完成197项,完成率95%。其中,行政审批与服务35项工作全部完成;创新创业55项工作全部完成;科技金融49项工作完成41项;扩大开放68项工作完成66项。

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探索,武汉自贸片区始终在全国第三批自贸区的改革试验中走在前列。

武汉自贸片区的2018

外向型经济稳中向好

2018年,武汉自贸片区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1263.4亿元,同比增长11.54%,分别占全省的36.23%,占全市58.87%,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其中出口额731.4亿元,同比增长3.65%,进口额532亿元,同比增长24.56%,进出口、进口、出口均创历史新高。

招商引资效果显著

2018年,武汉自贸片区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总额788.1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同比增长16.1%,两项指标均居全市各区首位;

引进亿元以上项目77个,百亿元以上项目6个,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及跨国公司研发机构15个,世界500强项目20个;

新增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超125家,同比增长219%。

口岸经济功能日趋完善

江海直达千箱级集装箱示范船成功首航,阳逻国际集装箱吞吐量146万标箱,增长15%;

铁路整车进口口岸通关验收并投入使用,新开通至伦敦等地国际及地区航线5条;

中欧(武汉)班列往返开行424列,延伸至34个国家、76个城市,发运量居全国前列。

武汉 自贸区 【纠错】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