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15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官方日前发布报告称,2018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超过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已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统计局官员15日在北京回应说,中国何时能成为高收入国家还取决于很多因素。
资料图:领到钱的农民工正在清点工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2018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该数据发布后引起热议。
对此,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在15日的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解释说,国民总收入(GNI)是在国内生产总值(GDP)基础上进行一些调整所得到的数据,等于GDP加上来自国外要素的净收入。从历史数据来看,中国GDP和GNI差别不大,前者略高于后者。
他强调,GNI包括政府、企业、居民及来自国外要素的净收入,与通常所讲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并不是一个概念,且显然要大于居民可支配收入。
据了解,世界银行一般按照人均国民总收入水平对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组,分别为:低收入国家、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按其标准,2018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9732美元,已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且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毛盛勇表示,客观而言,经过改革开放40年高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和国际地位有了明显提升,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他称,高收入国家是一个相对概念,中国何时能迈入这个行列,取决于未来经济增速、价格水平,取决于其他国家增长情况,还取决于人民币对美元或其他货币汇率情况。此外,国际机构对收入划分的标准也可能出现一些改变。
毛盛勇认为,与其讨论能否成为高收入国家,何时迈入高收入国家门槛,中国当前更重要的是集中精力把经济发展好,把人民生活水平、收入水平提高,推动经济更多提质增效,迈向高质量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