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扶贫

挣钱顾家两不误 鹤峰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03日14:14 来源: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

工人们正在车间操作。  通讯员 汪正玺 摄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汪正玺、夏咸恩)4月2日,晨曦微露,鹤峰县铁炉白族乡铁炉村刘际霞夫妇早早起床,刷牙洗脸做饭。吃罢早餐,两人互相照顾着来到离家不远的双平鞋帮加工厂,开始一天的工作。

此时,加工厂里的两个车间已经热闹起来,工人们端坐在缝纫机旁,熟练地用机车包边,缝制拉链。

“多亏了这个厂,不仅每月能挣2千元收入,而且还能照顾母亲。家门口上班,感觉真好!”今年49岁的刘际霞一边说,一边熟练地干着活。

刘际霞一家五口人,80岁的母亲二级残疾,自己四级残疾,不能干重活,政府给两人办了低保。妻子身体有病,两个孩子正在上学,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

"凭我这身体,加之家中负担很重,出门打工是不现实的",以前,刘际霞一家就靠政策性救助,以及几亩茶园和柑桔园维持生计。由于自己行动不便,更多的农活就落在妻子肩头,太忙时只能打打帮手。

2018年6月,该乡千户村五组返乡农民工张鹤平在铁炉村建起“扶贫车间”,从事鞋帮加工,为浙江的鞋业公司制作半成品。

眼见着家门口有了工厂,刘际霞心动了,可他对厂里会不会用他这种弱劳动力,心存顾虑。

“我和妻子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找到张兄,没想到他一口答应下来。于是,两人都进了厂。”刘际霞心存感激地说。

工人们正在车间操作。  通讯员 汪正玺 摄

张鹤平介绍,车间设有技术工、长期工与临时工等工种,招工优先贫困户,随来随学,工人实行计件工资制,多劳多得,工作时间由工人自己掌握,也方便他们照顾家里。

“49岁的人,能学会操作真的不容易。”张鹤平对刘际霞夫妇非常敬佩,虽然他们没有一点缝纫基础,就凭着老实本分、吃得苦、肯学,很快就能适应岗位。

“办厂近一年,招工不少,有年轻人,更多的是中老年人。”张鹤平说,相对未成家的年轻人来说,他觉得中老年人更实在,靠得住,不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身体不好,在家门口有这么好的事做,我们当然非常珍惜。”刘际霞说,活儿轻松,每天就是上机、车缝、处理线头,累了随时休息,只要不误工、不误事。每个月两人工资少则3000多元,多则5000多元,家中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工人们正在车间操作。  通讯员 汪正玺 摄

跟刘际霞一样,家住泉峪村七组的黎欣欣也是低保户,一家四口,三人患病,常年吃药,之前她不得已外出务工。

自从家门口有了扶贫车间后,黎欣欣被录用为第一批工人,历时半年多,已经成为熟练工。她从上岗时每天加工十几件到现在几十件,相当知足,过去的满面愁容消失殆尽。

“目前车间有60名工人,多为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及弱劳动力的贫困户,平均月工资在2000元左右。”张鹤平说,由于铁炉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车间举步艰难,有幸得到扶贫项目支持及扶贫政策倾斜,让自己有信心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下一步,我将扩大规模,成立鞋业公司,缓解由于物流时间长,导致加工材料及半产品不能及时到位而蒙受损失的难题。”张鹤平说。

鹤峰县扶贫办负责人表示,“扶贫车间”是解决农村留守贫困劳动力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去年以来,该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进能人回乡创业,在家门口建起扶贫企业和工厂,累计发放资金180。8万元扶持81个创业项目,其中,草根创业项目15个,就近务工及扶贫车间就业的贫困人口12462人。让贫困家庭人员实现转移就业,增加劳务收入,做到上班挣钱、顾家、做农活"三不误",走出了一条企业发展与贫困户脱贫互利共赢的路子。

【责任编辑:周晓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