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方桐 通讯员 陈向东
近日的大冶市陈贵镇,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洋塘村安船湾的荒山上,漫山遍野的红桃、粑粑柑、杨梅等果树随风摇曳。这片是该村的产业扶贫基地,有80多亩,种植果树2200多棵。“能有这局面,扶贫工作组的同志们操了不少心。”村干部王忠庆说,以前这里是一片工矿废弃地,去年市国土局支持进行了复垦。随后,在镇政府和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该村召回能人,成立了大冶洋塘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了这处产业扶贫基地。
产业扶贫基地如何让贫困户受益?洋塘村党支部书记陈尚介绍,采取“村+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贫困户每户在公司入股5000元,入股资金由驻村工作组帮助解决,村集体和贫困户共占股比的51%。目前,村里16户贫困户37名贫困群众全部入股,农忙时,他们还能在基地打工。
陈敦烈是受益贫困户之一。这位61岁的单身汉,在基地打零工,每月有1500元的工资,常常笑得合不拢嘴。更令他激动的是,到了年底,还有入股分红。
在陈贵,像洋塘村这样的产业扶贫基地还有很多。洋塘村50亩黄花产业基地,两年后丰产,每亩利润可达2500元以上,贫困户除了分红,还能赚到4万多元的采摘收入。袁伏二村的千亩稻虾共作示范基地,去年小龙虾产量达20余万斤,带动50余位贫困群众就业。“乡村振兴靠产业,群众脱贫离不开产业。”陈贵镇党委书记吕叙旺说,今年陈贵将重点建设700亩“3+5”河蟹示范基地、500亩稻鳖特色示范基地、200亩温室大棚鲜切花基地、1000亩彩椒特色种植基地,振兴农村产业,并建立入股分红、吸纳就业等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在产业链上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