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扶贫网消息:"多亏刘书记帮我渡过难关,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石首市高基庙镇刘家场村贫困户付喜二提及帮他脱贫致富的
帮扶干部刘琼,心中充满感激之情。
付喜二原在一家理发店工作,因妻子病重需要人照顾,不得不回家亲自照料,自此一家陷入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的艰难境地。得知付喜二的情况后,镇党委副书记刘琼多次上门了解情况,为他量身定做脱贫"菜单":争取健康扶贫政策,联系精神病医院,将付喜二妻子送入医院治疗;与镇中心幼儿园对接,落实教育扶贫政策,解决付喜二小儿子上学难问题;统筹5万元帮扶资金为其在镇区购买自住房,鼓励他重拾理发手艺,既解决就业问题,又解决住房问题……去年,付喜二成功脱贫,刘琼为此也松了一口气。
其实,付喜二只是刘琼众多帮扶对象中的一个典型。刘琼作为一名80后的女干部,自2015年9月起,就开始分管高基庙镇扶贫工作,面对全镇917户2893个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她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探索扶贫工作新途径,使高基庙镇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当好脱贫攻坚战"参谋长"
为构建高基庙镇大扶贫格局,刘琼积极当好全镇脱贫攻坚战"参谋长"。在她的建议下,镇里成立产业、健康、教育、危房改造等10个专班,由镇扶贫攻坚指挥部统一指挥;制订《高基庙镇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在当地率先依托支部书记全职化管理和钉钉考勤系统,对驻村工作队进行管理;利用机关干部差异化绩效考核办法的结果运用,将扶贫工作的实绩作为推荐干部及绩效考核奖金发放的重要依据……
在贫困户眼里,刘琼是"能说知心话的好闺女";在同事眼里,她是雷厉风行的"精兵女将"。近两年,她先后为谢家铺村7户贫困户解决安全饮水问题,为广藤街3户贫困户争取3。5万元解决住房问题,为3名贫困学子争取2万元教育资助金,为马新垸村13户贫困户争取金融扶贫贷款85万元发展产业,积极组织召开就业扶贫供需洽谈会,成功帮助32名贫困户就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基于此,刘琼一直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渠道,积极谋划,推进村级产业发展全覆盖。在她的倡议下,高基庙镇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
钉准钉细钉实脱贫"钉子"
刘琼以"钉钉子"的精神,组织制订喻家碑村、桥堰堤村整村流转规划,发展鸭蛙稻产业基地,吸纳贫困户31人就业,人平增收3000元,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鼓励俞家铺村发展虾稻连作产业、鱼虾蟹混养产业、东汪家荡渔场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吸纳贫困户13户,户平增收5000元,村集体增收15万元。
积极鼓励广藤街村流转土地230亩,利用项目资金,培育发展虾稻连作,吸纳贫困户9户,人平增收4000元,每年为村壮大集体经济23万元;鼓励百子庵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电商"合作模式发展鸭蛙稻基地,增强"造血"功能。
为马家垸村13户贫困户申请金融扶贫贷款85万元,其中4户用于单独培育葡萄基地,户年均创收8万元以上;在邓家岭村、三兴村进行贫困户弯子林改造试点,栽种果木等树苗,利用闲散的土地资源创收。
家住津南村柑梓树片6组的夏作祥,原是村里出了名的困难户,家里仅靠几亩地收入艰难的维持生计。在了解夏作祥父子想发展虾稻产业的想法后,刘琼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一道谋划脱贫路子,首先为他争取5万元小额信贷作为创业资金,并为其协调流转村里10多亩土地作为养殖基地,考虑到夏作祥父子初次养虾没有经验,又专门请来水产局养殖专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凭着一股勤劳能致富的拼劲,如今,夏作祥的龙虾远销周边县城大型市场和各乡镇超市,同村14户贫困户也在他的带领下开始了小规模的虾稻养殖。面对记者的采访,夏作祥自豪地说:"我现在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虾稻连作基地,一年可以赚8万多元,带领全家光荣甩掉了穷帽子。"
现在,高基庙镇已形成鸭蛙稻、虾稻连作、鱼虾蟹混养、黄颡鱼、冬枣、葡萄等扶贫基地,成为石首市产业扶贫基地示范点。
在脱贫攻坚的征途中,刘琼就是这样,履职尽责,精准施策,以确保贫困户在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目前,高基庙镇共有795户2583人成功脱贫,分别占应脱对象的86。7%、89。2%,百子庵村、俞家铺村先后脱贫出列。
2018年,刘琼被授予石首市首届最美扶贫人的光荣称号。(石首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