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又是一个丰收季
□楚天都市报记者陈俊通讯员陈佳
昨日上午,恩施市三岔镇鸦沐羽村马铃薯基地,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参加第21届中国马铃薯大会暨世界硒都(恩施)马铃薯博览交易会的嘉宾,他们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
明丽的阳光洒在300余亩马铃薯梯田,白色的花和绿色的叶相互映衬,几位村民正在埋头劳作,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太美了!”来自甘肃的武先生赞叹。“这个品种产量怎么样?”“施的什么肥?”“需要多少人管理?”……嘉宾们抛出一个个问题。有的嘉宾还抓起地里的土壤细细观察。
基地里,一辆山地单轨运输车和一套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十分引人注目。鸦沐羽村支书熊绪祥说,该村过去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土豆、挖土豆方式,已被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生产种植方式取代。
熊绪祥介绍,这辆山地单轨运输车载重200公斤,只需10分钟,就能把一车马铃薯从地里运到数百米外的仓库。“为延长马铃薯产业链,村里投资115万元,建设了千吨马铃薯储藏仓库。”熊绪祥说。
这位年纪不大的土家汉子,长期生活在大山里,亲身体验过当地饱受闭塞落后之苦。2013年,熊绪祥开始种植马铃薯,在他的带动下,马铃薯种植大户越来越多。后来,村里引进市场主体,实行订单种植,种植效率和收益稳步增长。“恩施种植马铃薯有几百年历史,马铃薯是这里老百姓的主要食物。”熊绪祥说。当地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叫“马尔科”,外形不太好看,以前卖不出价钱,村民们只能自给自足。现在,恩施富硒土豆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为富硒茶叶之后当地脱贫致富的第二大产业。
49岁的周永忠曾经是贫困户。几年前,他跟着熊绪祥种马铃薯,如今种植面积达130亩。“我没有别的手艺,只能老老实实埋头种地,把家里的土豆地照顾好。现在,我家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周永忠说。
熊绪祥介绍,至2017年,鸦沐羽村共有175户贫困户。通过种植富硒土豆,当年全部脱贫。
三岔镇党委书记查忠权介绍,该镇将马铃薯产业作为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实现了从“救命薯”“温饱薯”到“脱贫薯”“致富薯”的华丽转身。同时,该镇依托“土豆花儿开”推介活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而该镇引进的马铃薯硒蛋白生产线、马铃薯全粉生产线、富硒功能食品生产线等,也即将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