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暖新闻

在5000米高山捡垃圾守护雪山 这个乡的村民都是“爬山侠”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06日09:10 来源: 华西都市报

上居木村村民青梅和两个孙女在雪山上捡垃圾。

守护雪山“爬山侠” 贡嘎山乡村民自发在5000米高山捡垃圾  

“守护好木雅贡嘎,让人们能看见雪山的美,也让雪山一直巍峨圣洁。”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吴枫 康定 摄影报道

格桑花开,贡嘎山下的春天到了。

5月31日,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贡嘎山乡的村民青梅,带着三个小孙女,爬上海拔4500米的子梅垭口,这里是近距离观看木雅贡嘎的绝佳之地。眼前,巍峨的雪山掩映在云海雾绕中,经幡飘扬,整个大雪山脉的全景一览无余。

这天上午,青梅和三个孩子,在这里拾捡了整整两个编织口袋的垃圾。

黝黑的小手扒开碎石子,13岁的四郎拥忠用手指从石缝中夹出烟蒂,再扔进垃圾袋。这个藏族小女孩已经习惯了这项任务,每半个月从学校回家一次,每次回家,她都要和家人一起上山拾捡垃圾。

在贡嘎山乡,每个村民,都是守护雪山的“爬山侠”。这个被贡嘎山怀抱的乡村,下辖的9个行政村,散落于山脚各处。它们背靠雪山,面朝海子。春天格桑花在山里盛开,冬天大雪簌簌落下,人们世代生活在山里,放牧、农耕。有外乡人经过,便邀请他们进屋喝一杯酥油茶。

在贡嘎山乡,每个村民,都是守护雪山的“爬山侠”。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踏入这个山坳里的乡村。雪山、星空、日出日落、碧波海子,未经雕琢的景色吸引着游客,他们为村民提供了新的生计,也将新的“烦恼”留在山中。

村民们开始和垃圾“抗争”,他们带上干粮,自发上山拾捡,最高爬到海拔5000米以上,还有村上组织,携老扶幼,搬运处理,最多时,一个村一天要清理从山上收下来的十几编织袋的垃圾。

他们从无怨言,58岁的青梅说,“这是我们的圣山。”

白色垃圾/困扰

眼见刚出生的小鹿

死在垃圾堆里

堆积成片的氧气瓶、滤嘴颜色各异的烟蒂、形状扭曲的矿泉水瓶、带着油渍的塑料方便盒,甚至,还有一个内胆破碎的红色保温瓶……

这些物品,被人跋山涉水带来,最终以垃圾的姿态,丢在山里、湖中、映着雪山、草甸,张扬着人类曾经来到达过。

在西玉龙村第一书记中布的手机里,还保存着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每天组织村民进山搜捡垃圾的视频。那时,因为游客增多,每天少则几十袋的垃圾被捡出来,大大咧咧,聚在山脚。

“2016年之后,垃圾成了我们乡的一个困扰。”贡嘎山乡副乡长仁青多吉记得,2016年之前,贡嘎山乡还只有少许的背包客偶尔踏足。毕竟,这个距离康定县城有着接近4个小时车程的乡村,需要翻越折多山,拐下318国道,对比声名在外的新都桥、海螺沟,贡嘎山乡太过名不见经传。

上居木村的洛让定期和家人一起爬山捡垃圾。

但深山从不缺妙景,在贡嘎山乡,几乎每个村子,都“身怀宝藏。”

西玉龙村内,有着五彩泉华滩,那是在三面环山的凹谷中,从一个山头倾斜而下的大片白色钙化土,延伸到谷底,再变幻出四层五彩的钙化池。

在上居木村,有着观看贡嘎雪山最端正的观景平台,站上子梅垭口,与贡嘎仿若只相隔一条沟壑。围绕贡嘎主峰的里索海,是为数不多的高山海子,倒影着贡嘎雪山,坐观日出日落。

——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是当地人所珍爱的家乡。

最初,村民们每次进山,会顺手将垃圾带出,再后来,就是专门进山捡,渐渐的,村上会定期组织所有村民一起行动,带上干粮,一捡就是大半天。如今,贡嘎山乡的每个村都有专门的卫生员,乡上组建的森草管护员,在巡山护林、森林防火的同时,也要承担起搜捡垃圾的工作。

三年前,上居木村的洛让,第一次专门进山捡垃圾。和三四个同村的邻居一起,那一次,他们捡的垃圾,几乎塞满了一辆7座面包车。

对于村民而言,那些留在山中的垃圾,不仅仅是破坏环境。

在上居木村,一头误食白色垃圾的牦牛,死后被剖开,垃圾袋在它的胃里裹成了拳头大的一团,对于村民而言,一头牦牛的损失,在一万元左右,几乎相当于家庭里一个成员的全年收入。

“动物才是山上真正的主人。”在里索海,村民央忠见到刚出生的小鹿死在垃圾堆里,她红了眼睛,“它们正在被人类伤害。”

守护雪山/信仰

每个人带了多少不属于大山的东西,都要带出来

在贡嘎山乡,几乎所有的村民都对捡垃圾毫无怨言。

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是四川境内最高的山,藏语中,“贡”和“嘎”分別是“冰雪”和“色”的意思。在这里,阔叶林、针叶林、草甸和流石滩构造出层次分明的垂直带谱,冰川切割出锐峰刃脊。

木雅贡嘎,不仅是当地人的圣山,还出产他们重要的收入来源——虫草。

每年4月底到5月末,村民们都会一起进山挖虫草。带着干粮和帐篷,在山上一住就是一个多月,也就是这一个多月,平均每个人能靠虫草收入万元。

“挖虫草需要把地下的土刨起来,我们每次挖了后,都会再覆盖回去。”靠山吃山,当地人对于环境有着最朴素的保护观念。

在洛让的记忆中,小时候,跟着母亲进山,每个人都会随身带一个布袋子。在当地人的意识里,没有垃圾的概念,每个人带了多少不属于大山的东西,都要带出来,不能留在山里。见到小动物时,也要去保护它们,不能伤害,“因为母亲说我们可能下辈子会变成它们。”

走在贡嘎山乡的每个村子里,并没有垃圾桶的存在,村道仍然干净整洁。他们不大明白循环利用,却早早就会将原本就不多的垃圾分类,吃不完的瓜果蔬菜留着喂养动物,粪便收集进行沤肥,剩下的会统一到村上集中收集焚烧,每个村都有一个焚烧点。

随着游客增多,为应对垃圾,当地几乎全员上阵。

在类似上居木村、西玉龙村等已经小有名气的村子,每逢小长假、黄金周,当地村民每天都会上山搜捡垃圾,集中清理。而即使在平时,这也是会定期进行的事项。

——所有村民们都是义务参与。

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事情,沿着羊场小道进山,时有或大或小的碎石落下,一路跋涉而上,徒手捡下那些塞在缝隙中,或者是大喇喇堆在地上的垃圾。每一个小的烟蒂,都要弯腰一次,在几乎都是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动作不能太急,幅度也不能太大。

山里的天气是娃娃脸,上一秒还阳光炙热,下一秒就砸下小冰雹,没有可以遮蔽的地方,就硬着头皮,继续前进。在高原海子,碧波倒映雪山,也漂浮垃圾,只有拿着长棍子,尽量往岸边扒。“有时候看着那些越飘越远的垃圾,都会心痛,因为它真的就会永久留在这里了。”

当被问及这样捡垃圾是否辛苦时,洛让和母亲青梅连忙摆手,“不辛苦不辛苦,这是我们的圣山。”

未来之路/矛盾

不能仅靠村民对家乡的爱和责任

来应对垃圾困扰

守护贡嘎,这是当地一代代人传承的信仰。

洛让幼时从母亲那里学到的习惯,如今又原原本本教给了三个女儿。进山带着装垃圾的布袋子,不伤害动物,对人宽容热情。

这也体现在,当地人都欢迎并感谢每一位游客,他们从不会主动提醒关于丢垃圾的事情,“他们远道而来,垃圾我们捡了就是,再说,大多数游客都很注意的。”

旅游,也为这个深山坳里的乡村,带来了机遇。

在洛让家,他会开车带游客到观景台,一趟往返在300元左右,多的时候,一天能拉五六趟,加上他父亲养的5匹马,这个小家庭一年的收入能够增加接近三万元。

在央忠家,几年前,他们在院子里又起了一栋两层小楼,开始藏家乐,每个人一晚100元,还提供餐食,加上租车等业务,全家人一年的旅游收入能有四五万。

而在副乡长仁青多吉看来,看似并不复杂的垃圾问题背后,是日渐增加的旅游人数和当地接待能力之间的矛盾。

曾经,乡上在主要干道上设置广告牌,提醒爱护环境,不过因为道路整修,广告牌被全部拆除。另一方面,有游客将看见的垃圾拍下发网,质问当地政府部门的不作为。

“我们只有先解释,确实是地方太大,人手太少,但已经在积极处理了。”仁青多吉知道,若是当地发展旅游业,就绝不能仅仅靠着村民对于家乡的爱和责任感来应对垃圾困扰。

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不少。

例如,每年都有驴友在攀登贡嘎山的过程中被困或者遇难,这时候,贡嘎山乡派出所仅有的三位民警,和乡政府的工作人员会一起上山搜救。

在仁青多吉的记忆中,2016年开始,有游客在里索海因为汽车爆胎被困,后缺氧死亡,也有游客在莫溪沟于睡梦中去世,还有在老贡嘎寺,游客在登山过程中出现严重高反遇难。

“都是村民发现后报警的,所以,我们还需要一支专业的搜救队。”

眼下,贡嘎西坡旅游开发项目已经启动一年,这个项目涵盖了贡嘎山乡的主要旅游资源,总投资达15亿元。下一步,针对里索海、子梅垭口等地的封闭也将逐步推进。

仁青多吉觉得,这是贡嘎山乡的一个机遇。

曾经,在贡嘎山东边脚下有两棵康定木兰王,那是花朵比人的手掌还要大的树,也是处于濒临灭绝边缘的国家保护珍稀物种。后来,有一棵被离奇挖走,有人说是被修路工人砍了,也有说是被偷走。剩下的一棵,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康定木兰王。

这是当地人心中的一个痛,也正因此,他们对于未来最大的期许,一直都是,守护好木雅贡嘎,让人们能看见雪山的美,也让雪山一直巍峨圣洁。

【责任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