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训前 通讯员 胡文涛
5月23日凌晨4时,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 阳新县洋港镇下磨村花菇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基地里,却是一派繁忙景象。菇农们忙着摘菇、分拣、包装、过秤、装车……井然有序。
“我们村的花菇产量高、品质好,订单排得满满的。”正在指导菇农打包装箱的村党支部书记郑尹轶,谈起村里蓬勃发展的花菇产业,心里甜滋滋的。
“90后”郑尹轶,2018年被阳新县委下派到下磨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郑尹轶琢磨着,如何让贫困户脱贫致富,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要想富,还得靠产业。郑尹轶通过了解贫困户、走访党员、与能人沟通,依托产业带领群众致富的发展思路逐渐明晰起来,发展花菇成为她心中的首选。
发展花菇产业,想法虽好,但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资金如何筹措?技术是否跟得上?销售有没有保障?
前些年,下磨村村民零星种植花菇,虽说成立了花菇种植专业合作社,但一直没形成气候,加入合作社的社员只有两三个。郑尹轶决心扶持壮大合作社,将花菇培育成支柱产业。
说干就干,郑尹轶挨家挨户上门动员,召开党员大会和贫困户座谈会,详细分析当前花菇供求形势和销售前景。大家多次算账讨论,终于达成依托山村资源发展花菇的共识。
思想统一了,事情就好办。在镇党委的支持下,下磨村与花菇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将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代购菌棒、统一收购花菇,并且提供种植技术。就这样,23户贫困户主动申领大棚,认养菌棒。
众人拾柴火焰高。下磨村花菇种植进展顺利,一个个大棚陆续建起来。
一个大棚一天可产300余斤花菇,收入达1500余元。群众看到花菇确实能鼓起“钱袋子”,纷纷找郑尹轶,要求参与进来。
贫困户柯尊高今年55岁,一家两口人,自己听力残障,妻子早年过世,独自一人拉扯女儿长大。在郑尹轶的帮助下,他加入种植花菇的行列。凭劳动赚钱,柯尊高干劲十足。
“别看郑支书是个女同志,身材娇小,可本事却不小。”党员阮加才说,“郑支书把下磨村当作家乡,倾注心血,带着大伙儿种花菇,群众打心眼里佩服。”
在大家的努力下,花菇打开了市场,除供应本地外,还远销浙江、上海等地。渐渐地,郑尹轶发现,现有的种植规模,已经不能满足更多贫困户和普通百姓的种植需求。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共享“致富菇”,村两委酝酿扩大规模。
大棚花菇不适应高温天气,酷暑时节无法正常生产。去年6月,大棚花菇生长周期结束后,下磨村引进新品种,发展15亩地菇,补齐七八月份基地无菇的空当,实现一年四季生产鲜菇。
如今,下磨村花菇大棚扩展至121个。“预计今年花菇产量将达到300吨,产值400万左右。”郑尹轶说,目前有45户贫困户参与花菇种植,户均种植8000棒,年纯收入1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