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扶贫

村民摁72个红手印留下扶贫干部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13日01:22 来源: 楚天都市报

图为“付杜”组合在村里走访

图为他们喜欢和村民聊天

楚天都市报记者吴昌华通讯员杨槐柳

从汉口驱车向北50多公里,山丘绵延起伏,有一个依偎在苍翠山林中的村庄,叫青云村。因受地域限制,村庄经济发展缓慢。2015年,这里被列为国家精准扶贫村,对口责任单位是武汉市公安局。

两年前,55岁的正处级民警杜凡和46岁的模拟画像专家付旭东,主动请缨来到这里扶贫攻坚。600多个日夜过去,山村巨变,按惯例也要更换扶贫干部了。村民们听说他们要走,连夜写信签名。次日一大早,3名村民代表冒着瓢泼大雨叩开武汉市扶贫办的大门,说“请把这样的好干部留下……”

经层层推荐,湖北省委宣传部组织评审,武汉市公安局驻青云村扶贫工作队上榜2019年5月荆楚楷模名单。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村口拆了茅厕

立起美丽青云大石

到达青云村的入口,一块大青石上“美丽青云”四个大字鲜艳夺目。

“这里以前是个臭气熏天的破茅厕!”村民方耀忠就住在茅厕正对面,蚊虫乱飞,常年不敢开大门。起初,看到杜凡在村里走访,方耀忠不相信这事能解决,一张冷脸拉得老长。却没想到这两名干部真把这个厕所拆了,还摆了块景观石,村口有了脸面,方家也不再臭烘烘。

村民方成才曾与杜凡“梁子”结得最深。大湾方、小湾方之间的小路曾长着一人高的荒草,还带着刺,老杜决定铺设水泥路面,方成才坚决不允许道路在自家废弃的稻场上施工,老杜去一次,方成才就骂一次。老杜细心查阅资料后,发现这个稻场备档是村集体用地,因为历史原因由多家共用。老杜找人来劝方成才,完全没有用。“这是公家的地,私人再横加干涉,我们法院见!”杜凡也强硬起来。几方劝说,方成才自知理亏,再不做声。路修好后,村民出行方便了,杜凡主动与方成才搭话,夸奖他识大体。后来,方成才赋诗一首《青云赞》:扶贫干部齐上阵,大山旱屋挑子林。蔬菜基地搞派送,光伏发电有分成。荒山变成绿森林,塘堰整治水更清。道路整洁花团簇,最美乡村我青云。

图书馆、医务室建起来了,厕所竞赛、卫生竞赛、文明竞赛搞起来了。新修建的文化广场,一到傍晚,就有爹爹婆婆牵着孙子聚到这里,广场舞的音乐声、孩子们的嬉笑声让乡村变得生气勃勃。

“付杜组合”带来

脱贫思路和致富技术

面积3.87平方公里,5个自然村湾,11个村民小组,322户1250人,56户贫困户124人,贫困户占比超过17%,贫困人口占比约10%。

2015年11月3日,武汉市公安局政治部负责人接到青云村的扶贫任务。通过抽调处级干部担任队长,选派综合素质好的民警驻村扶贫等一系列得力措施,通过一年多连续“输血”,青云村“气色”转变不少。但光输血不造血,要彻底脱贫致富,难!

关键时期,杜凡、付旭东主动请缨担任第二批驻村工作队员。一个是满怀激情、笔耕不辍的公安文化老兵,一个是长于模拟画像和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刑侦专家,两人每周一至周五必驻扎在村里。冬天寒风一起,门窗透风的宿舍冻得像冰窖,夏天又似蒸笼,处处有蚊虫叮咬。村部时不时断水断电,种种艰苦并没有引来两位老警察的抱怨。“贫困是什么样?人间的痛苦和温暖,不是停留在书本上和想象里,亲自看一看、听一听,滋味大不同,我开始尝到了。”杜凡在扶贫日记里写下这段话。

扶贫不能光带钱物,要改变落后的面貌,更要带思想来。老杜和老付互相打气:“村民很淳朴,只要我们脚踏实地,把他们当亲人对待,相信再难打的仗一定可以打赢。”

帮钱帮物

不如建立风清气正的好支部

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2018年年底,村里进行两委选举,熊兵以636票高票当选新村主任。在村民眼中,熊兵为人大方,经常自掏腰包服务村民。

公平公正的选举吸引了85后投身家乡。31岁的大湾方参选代表方浩,退伍后凭借水电工技术在外务工年收入超过10万元,他竞选村会计一职,每月工资仅1470元,可方浩却觉得特有劲。

2018年12月22日,熊兵等新一届村两委正式上任。新班子运转5个月,公款招待费用为零。党风正了,民风淳了。经过两年工作,老杜和老付已给村民们画好产业振兴蓝图:配合黄陂区区域旅游规划,打造休闲观光村,请来武汉市农科院专家对村里土壤、地形、气候分析评估。专家们一致认为,青云村很适合发展果树种植。

短短4个月,两个果园项目基本落实。目前,第一期50亩土地平整工作完成,从武汉市农科院直采猕猴桃、葡萄、桃子、梨子等优质果苗种。预计到今年10月,另50亩果园也将建成。村里还引进了大棚种植火龙果,一个大棚年收益预计5万元,现已落实8个大棚。

杜凡说,首批8个火龙果大棚,主要起示范作用。村里与投资方商量,企业家让出一部分利润,村集体投资10%,年底获得红利分配20%。其中10%进入村集体账户,投资方让出的10%作为扶贫干股,建立扶贫基金,使村里的扶贫工作慢慢形成造血机制,保持后劲。

村民的挽留是对“付杜”组合的最高赞誉

一晃老杜和老付来到青云村快两年了。今年4月7日,村民忽然听到消息,扶贫驻村队员可能要更换了。一传十,十传百,整个村子男女老少都不安起来。“这么好的扶贫干部不留着,可惜!我们写封信吧。”大家商量。“扶贫干部杜凡、付旭东,认真执行党的扶贫政策,扎根我们村,努力工作,做了大量的好事……”村民熊汉华虽文化水平不高,却主动揽下写信的事,“写得很仓促,还有好多事没有写上去呢!”

2019年是青云村的“产业项目年”,项目策划人、牵头人怎么能缺席?火龙果种植刚平整了田地,还没张起大棚,全村人都期盼果园早点兴建起来。当晚,村民周志生也参与执笔,最后有72名村民在信上签字、按手印,盼望迅速送到相关部门去。没想到第二天一早下起瓢泼大雨,但村委会主任熊兵、村委会原主任吴先昌、村民周志生带着信就出发了,“再大的雨我们不怕,就怕他们调走了。”

得知此事,杜凡、付旭东很震惊,也很感动,与青云村村民的朝夕相处,大家建立了深厚感情。“我们是党员,是警察,是人民的服务员,也是脱贫路上的一枚铺路石。”

4月25日,武汉市公安局回应,72个签名是村民对“付杜”组合的最高赞誉和肯定,市局将遵从村民意愿,让两人继续扎根青云村。不仅如此,该局还表示再推行15条硬措施,让广大优秀青年民警也到扶贫一线锤炼。

得知此消息,村民们喜笑颜开:“我们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守初心,除旧弊,集思鼓劲,同铺致富路;

指方向,画蓝图,创业引资,勇闯脱贫门。

横批:担当为民

湖北省楹联学会余德智撰

【责任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