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7月4日讯(记者吴昌华 通讯员杨槐柳 张斌)国家禁毒办监测的专业数据显示,武汉市毒情好转,禁毒态势良好,缉毒执法名列前茅,收戒难题探索突破,今日,记者从武汉市禁毒工作推进会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市涉毒警情同比下降9.3%,刑事犯罪涉毒人员下降11.8%。
会议透露,过去的一年时间,武汉各区、各部门开展了“三年肃毒攻坚”、“禁毒两打两控”等系列专项行动,缉毒执法始终在全国保持名列前茅。2018年,破获毒品罪案3302起,打处毒品犯罪嫌疑人3652人;2019年上半年,破获毒品罪案1591起,打处毒品犯罪嫌疑人1794人。武汉市还在全国首创医疗约束性戒毒治疗,建立了强制戒、社区戒、约束戒“三戒联动”闭环管控吸毒人员模式。同时依托社会医疗资源,探索突破了病残吸毒人员收戒这一全国性难题。2018年以来,强制戒、约束戒、病残戒等硬性管理控制人数达到了1.4万人、收戒病残吸毒人员2062人,有效减轻了毒品的社会危害。
全市禁毒工作出现良好态势:逮捕毒品案件同比上升43.6%,强戒人数上升28.6%,全市涉毒警情同比下降9.3%,刑事犯罪涉毒人员下降11.8%。国家禁毒办监测的专业数据显示,全市毒情好转。
与此同时,禁毒基础更加夯实。一年来,全市共招录了1700余名专职禁毒社工,实现禁毒基础工作“有专人做”;建成88家标杆中心戒毒社区,实现禁毒基础工作“有阵地做”;研发了武汉智慧禁毒应用平台,实现禁毒基础工作“有平台做”。全国同类城市首个地方性《禁毒条例》出台生效,禁毒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得以固定。
据武汉市禁毒办负责人的介绍,当前毒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禁毒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毒品犯罪网上交易化、伪装多样化。一些毒贩不断翻新毒品花样,将毒品伪装成茶叶、奶茶、邮票、“神仙水”、跳跳糖等不同形态,给打击治理带来新的挑战,也给禁毒宣传教育、毒品防范方面增加新课题。
武汉市委常委、市禁毒委主任李义龙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时要求,各区、各部门必须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整体部署,不断压实禁毒责任、强化禁毒保障、夯实禁毒基础,紧盯“保大庆、保军运”主线,努力实现减少全市吸毒人员基数,提升毒品打击质量和水平,防止因治理毒品问题不力发生极端事件。
据悉,在毒品问题的重点整治方面,2018年,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已相继出台《毒品问题严重地区责任考评办法》。武汉市禁毒委要求各区对照文件确定的整治类别、整治标准,认真梳理本辖区的毒情形势,找准突出毒品问题,针对性开展整治,确保补齐短板、破解难题。禁毒委还要求对整治重点实施综合治理,尤其是要兑现问责,严格按照中央规定,落实“不得评先受奖、不得提拔和交流重用”等问责举措。
在严打毒品犯罪方案,市禁毒委要求,持续推进“肃毒攻坚三年行动”,紧盯“一年快变样、两年大提升、三年创示范”的行动目标,坚持严打、严防、严治;要充分发挥武汉禁毒驻滇情报站作用,将触角延伸至毒源地,打击阵地前移至云南、境外;要强力推进缉毒“三级破案”机制,对涉毒犯罪“打早打小、露头就打”;要专案经营,力争破一案、挖一串;要打集散,17个公安检查站、56个警务综合服务站,强化毒品查缉职能,将毒品截获在运输途中;要加强公共娱乐场所清查整治,对“毒赌黄”问题做到“零容忍”;要加强与寄递物流企业的协作,强化“快递小哥”查毒培训和举报奖励,堵住毒品物流寄递运输环节,加强与铁路、民航等部门的协作,将毒品堵截在市外。
在基础管控方面,市禁毒委要求把“三戒联动”做实做出成效,强基础、硬管控、实帮扶,实现资源整合、功能融合、成效聚合,帮助更多的吸毒人员戒除毒瘾、回归社会;以推进“一标三实”为契机,强化吸毒人员精准管控,加强吸毒人员见面摸排、信息采集,确保人员全见面、信息全录入、管控全落地。
当天,市禁毒委还授予江岸区百步亭中心戒毒社区等10家单位“禁毒先锋号”称号;授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王增珍等10人“禁毒爱心人士”称号,授予江岸区二七街道中心戒毒社区黄丹等10人 “最美禁毒社工”称号,授予江汉区前进街道中心戒毒社区夏开强等20人“优秀禁毒社工”称号,以激励更多的社会力量、社会群众参与禁毒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