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社会

满分少年回到武汉,国际奥数金牌引发思考——奥数不光是“解决难题的竞赛”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25日04:30 来源: 长江日报

23日,从英国回到武汉的国际奥数金牌得主袁祉祯接受媒体采访

23日,湖北省数学竞赛组织委员会负责人、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陈传理接受采访

时隔4年,中国队终于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中再次登顶。“#中国人的数学水平#”一度登上热搜,以满分夺金的武钢三中男生袁祉祯成为“别人家孩子”的最新代言人。7月23日,他从英国回到武汉。

奥数人才济济,湖北队在全国处于什么水平?近期国家四部委关于加强数学研究的联合发文预示着什么?“别人家孩子”的成功之路能否复制?数学天才们将会进入哪些领域推动科学发展?带着这些疑问,长江日报记者最近几天独家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为您揭秘“关于奥数,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中国参加国际奥数至今

湖北队奖牌总数居全国第一

“如果说奥运会是一场体能大赛,那么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就是一场智能大赛。”湖北省数学竞赛组织委员会负责人、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陈传理对长江日报记者说,“奥数竞赛目前仍然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选拔数学人才的最有效途径。”

陈传理介绍,从1985年中国队首次参加IMO至今,湖北队共获得29枚奖牌,是全国获得IMO奖牌最多的省份;武钢三中共获得15枚奖牌,是全国获得IMO奖牌最多的中学。“湖北省是教育大省、教育强省。这些奥数成绩的获得,与省教育厅多年来的正面支持分不开”。

他向长江日报记者介绍了目前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湖北队的选拔模式:每年接到中国数学学会组织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通知以后,湖北省都会作为其中一个赛区,按照通知精神,依靠地市来组织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湖北赛区(简称“数学联赛”)的活动。2018年,湖北省有近万名高中生参加了数学联赛,74人获得一等奖,最终有23人入选湖北队。数学联赛的一等奖人数、省队人数都是教育部、中国数学学会根据各省市联赛的组织情况和试卷复评的情况协商确定的。

湖北队队员都将参加奥数国家冬令营,冬令营模拟IMO考试,从全国三四百名学生中选拔出60人进入国家集训队。国家集训队队员们通过为期8天的两轮考试,最终选拔出6人作为国家队队员,出征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四部委联合发文加强数学研究

数学科学的春天已经来临

7月12日,科技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数学研究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重大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数学实力往往影响着国家实力,几乎所有的重大发现都与数学的发展与进步相关,数学已成为航空航天、国防安全、生物医药、信息、能源、海洋、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四部委联合发文,迎来了数学科学的春天。”陈传理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从数学竞赛中发现了许多数学天才,却难以产生真正的数学家。如今,这一现象已被打破。近年来,数学天才们在省队、国家集训队、国家队、IMO各个平台里相互较量、相互交流,这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为数学天才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今年,湖北队派出包括袁祉祯在内的6名学生参加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使他们积累了国际比赛经验,为下一步学习指明了方向。”

武钢三中校长程爱林认为,国家禁止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开展竞赛活动,而高校在招生时更青睐有竞赛特长的学生,这二者并不矛盾。奥数并不适合所有学生学习,竞赛生被高校看重的是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既然有英才存在,就要有英才教育,学校就应该尽到英才教育的责任,制定教学方案,帮助英才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进行特长发展,向高校输送祖国未来科研领域需要的人才”。

数学是科学研究的总基础

昔日“IMO王者”已在改变世界

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近年来,我国对奥林匹克竞赛尤其是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高度重视,是因为数学是科学研究的总基础,一个国家的基础科研太重要。

今年9月,袁祉祯将与自己的好友尚鉴桥在清华大学“会师”。两人在武钢三中竞赛班学习时就是最佳搭档,经常一人出题、一人解题。2018年,尚鉴桥考取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英才班”,高二读完提前进入大学学习,曾与袁祉祯相约在清华大学“不见不散”。武钢三中数学小组李逸帆被2019年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英才班”录取,物理小组陈启航今年也考进清华大学“姚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这些少年王者即将又一次“组团”追逐梦想。

昔日的IMO金牌得主如今都在从事哪些领域的研究?据了解,除了数学领域,这些数学天才还活跃在计算机、金融、经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许多领域,依靠他们的数学能力解决其他学科科研或者应用方面的难题。

长江日报记者电话联系到2012年夺得IMO金牌的武钢三中校友王昊宇。目前,他正在清华大学读“直博”,专业为计算数学。他至今仍感谢奥数给他带来的发展机遇:“我有些偏科,如果不通过竞赛,恐怕很难进入清华大学学习心爱的数学。”他说,他所读的专业研究的是算法,可以应用于工程上的大型计算,对现实生产有巨大指导意义。他希望博士毕业后能留在高校从事科研工作,为我国的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传理告诉长江日报记者,1990年获得IMO金牌的武钢三中校友周彤进入北京大学,后来从事计算机领域的研究;湖北省黄冈中学校友、著名数学家袁新意是2000年IMO金牌获得者,2015年曾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校友一起将数论与几何统一,实现历史性突破,引起了数学界轰动;武钢三中校友、1995年IMO金牌得主朱辰畅目前已经成为国际知名数学家……

“当年的这些IMO金牌得主,如今已经在科研、应用的多个领域发挥重大作用,推动着科学进步,为中国、为世界贡献着力量。”陈传理说,“通过数学竞赛选拔精英并对精英因材施教,是祖国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承认天才学生的存在并因材施教

学校应建立特殊人才培养模式

“对数学竞赛的认识,从来就存在争议;奥数只适合少数人学习,却是业内早已达成的共识。”陈传理说,“奥数只适合那些学有余力、学有兴趣的孩子。我们要承认有天才学生的存在,通过数学竞赛发现这些天才学生并因材施教,培养他们成为祖国未来科技发展所需的顶尖人才,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进步。”

陈传理介绍,奥数竞赛与高考题型完全不同,要求学生在为期两天共9个小时的考试时间里做6道题,每道题平均用时一个半小时,学生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动笔,因为他需要明确题意,对遇到的新问题进行分析,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简单和熟悉的小问题,再逐一想办法解决,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要求极高。数学学得好的孩子反应特别快、接受能力强,在许多问题上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

武钢三中奥数教练邓晓介绍,学校通常这样选拔参加奥数竞赛的学生:有浓厚的学科兴趣,各学科基础扎实并学有余力,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学科特长。在发现有数学天赋的学生以后,学校适应特殊人才的培养需求,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以外开设学科选修课,教师利用节假日、寒暑假义务陪伴和帮助想要发展特长的学生,促进他们成长和进步。

陈传理说:“基础教育学校应重视发现和培养人才和精英,靠课堂教学是明显不够的,我们必须建立长期长效的机制和相应的培养体系。”

据了解,作为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协作体核心学校,武钢三中秉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的特长发展”教学理念,在钱展望、岑爱国等老一辈数学名师带领下,形成了数学竞赛的深厚底蕴和文化,以及成熟的人才培养机制。

长江日报记者郭丽霞舒筱

【责任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