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教育

趴着上武大的“励志哥”要考研 地大男生住院期间发SCI论文 湖北这些自强大学生真牛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13日07:46 来源: 楚天都市报

图为:武大学生朱志强和妈妈周春连

图为:武职学生赵璨从戎曾入选女子特战队

图为:地大学生韩磊和他研发的挖掘机

图为:武汉船院学生王向龙自信阳光

楚天都市报记者郭会桥 柯称 肖扬 通讯员吴江龙 黄鑫 徐燕 周柳 徐晖 统筹:张屏

近日,“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名单公布,湖北省90多名大学生入选。连日来,记者走访了他们中的典型代表,记录了他们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励志青春。

1 武大“励志哥”要考研继续深造

这两天,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又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坐着轮椅的朱志强。他返校是为备战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朱志强身旁,是背着他求学17年的母亲周春连。

21岁的朱志强是河南省修武县人,因罹患先天性脊膜膨出,自出生起便不能正常直立行走。从初三到高三,他都是趴在床上完成学业。2016年,朱志强以高分被武汉大学数学专业录取。武大时任校长李晓红盛赞朱志强,趴着学习的他超越了很多坐着的人。

朱志强的辅导员胡法拉介绍,大学不用在同一教室一坐半天,朱志强已不再趴着上课。但经常变换教室,即使有校友资助的电动三轮车代步和同学帮忙,周春连也需常背着儿子上下楼。在这种情况下,朱志强仍是每堂课第一个到教室的,且3年间从未缺课,即便是冬天大雪时。他以优异成绩被选拔入2016级数学基地班,担任了副班长,入了党,还是本科生第一党支部组织委员。

“他积极乐观,热衷公益。”胡法拉说,入校军训时,被允许免训的朱志强就主动每天6点半到操场帮同学们看管随身物品。他常利用周末给少数民族同学补课,还加入了助学公益组织。

将升上大四的朱志强打算考研,继续留在武大学数学。“学校给我和妈妈安排了单人间宿舍,聘她做宿管员,校党委副书记赵雪梅老师到寝室看我,不认识的同学也帮我拿东西,背我上下楼。”他说,在武汉,他感受了很多温暖。

2 地大博士住院时写SCI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地质装备工程专业博士生韩磊获评201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这一荣誉全国仅十人获得。昨日,记者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见到韩磊时,他正在写第6篇预备投稿SCI期刊的论文。令人惊叹的是,此前他发表的5篇SCI论文中,有4篇是他病中在病房里写出。

韩磊说,他从小爱科技,2010年考入地大后,他沉迷于学习、创业,大三时,他带领团队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二等奖,大四时,他联合同学创业开科技公司。与此同时,他成绩一直不错,获得了本校硕博连读资格。

同时兼顾创业和学业,韩磊几乎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后来他生病住院,仍见缝插针进行专业学习,甚至在病房里发表SCI论文。病情稳定后,他创立了武汉惟傲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不到两个月就成功签订了近80万元的订单。

去年4月,韩磊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研发的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大型正铲液压挖掘机SY850H下线交付。这标志着我国在大型、超大型正铲液压挖掘机机构基础理论与技术方面已具备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彻底打破了国外的垄断。

韩磊说,他依然很努力,现在他早睡早起,用更好的状态迎接挑战。

3 柔弱女生从戎入选女子特战队

“暑假我虽然在老家休息,却一天也没放松,一直在练基本队列动作技能和演讲,为开学后做军训教官做准备。”昨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赵璨告诉记者。

赵璨看上去文静瘦弱,其实身体素质好,特别能吃苦——2015年,18岁的赵璨考入武职,她选择保留学籍,参军入伍。2016年,她凭借过硬的综合素质,成为“全国第一支女子救援队”队员,也入选“女子特战队”队员,还获得了“优秀士兵”等荣誉。2017年,她因训练时受伤退伍,重回校园。返校后,她立即加入了学校“我的兵”社团。去年,她和另两名教官承担起700名方队的军训任务,还教新生们军体拳。

“直到现在,我还很怀念部队的生活,那时虽然苦,经常练攀岩等,但锻炼了我的意志,让我知道,很多事情我可以做到。”如今担任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17301班团支书的赵璨说,她希望用退伍军人的优秀作风影响同学。赵璨告诉记者,上课、就餐在学校东区,班上部分同学住在西区,有人觉得往返不便、闹情绪,她就主动与每名住在西区的同学聊天,讲述自己在部队的生活,鼓励同学克服困难磨练自己;班上有同学半夜发烧,赵璨也马上赶到宿舍送同学去医院,还留院陪伴一晚;在“学雷锋月”里中,她带领全班同学清扫凌家山。去年4月起,赵璨还担任起校内征兵“代言人”,经常在千余人的大型征兵报告会上演讲,鼓励同学们到部队去锻炼自己。

4 寒门学子养活自己反哺父母

22岁的王向龙是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17320焊接英才班学生。这个暑假,他又是一天都没休息:7月他在武汉一家模具企业做暑期工,挣了1600元生活费。8月,天天待在学校焊接实训中心练技能,准备参加今年9月举行的第七届“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焊条电弧焊技能大赛。“我每天6点多起床去训练,晚上8点多才回宿舍。每天既听老师讲解理论知识,又进行实际操作,有时一天用掉100多根焊条。”王向龙说,去年,他也在这个大赛中拿到了一等奖。

王向龙坚持走到今天非常不易。他出生于湖北枝江农村一个贫困家庭,母亲智残,没有劳动能力。在王向龙上初三时,在外打工的父亲又不幸摔伤,此后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是政府的低保补助和父亲打零工收入。当时王向龙就发誓,要靠自己的力量上大学,早些养活家人,不再花父母一分钱。读中职时,他在学校后厨勤工俭学做洗碗工,寒暑假到枝江一家机电企业顶岗实习。考上大学、到武汉船院报到时,他果然没找家里要钱,还带上了他多年积攒的一万多元做生活费。

如今,王向龙白天上课,晚上自习,周末做兼职,寒暑假去工厂工作。最让他骄傲的是,上次父亲生病后,他用打工攒下的7000多元付了医药费。“我不觉得生活艰苦,很多好心人帮助过我。”王向龙说,他经常会挤出时间做志愿者,为社区老人服务,还义务为班上的同学理发。

【纠错】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19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