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杨麟、实习生何欣雨、通讯员付晨)罗欲平成分献血234次,耿广会成分献血233次,李泽远成分献血229次......25日上午,武汉剧院的大舞台上星光璀璨,彭家兵等无偿献血过百次的热血英雄们,披红挂带,喜气洋洋登上舞台。
“我不认识您,但我谢谢您。”当天,武汉市血液中心隆重答谢无偿献血过百次的志愿者,其中,成分献血次数过100次的献血者50名,过200次的献血者13名。
53岁的江夏农民工彭家兵,为替曾患白血病的儿子感恩社会,14年坚持无偿献血逾200次;52岁的徐小兵17年无偿献血219次,在她的带动下,姐姐徐燕萍、儿子谢宇鹏也献血过百次;新洲区阳逻思源实验学校老师罗欲平,19年往返武汉献血,累计行程约1900公里;“80后”地铁工程师耿广会与妻子因献血相爱的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彭家兵无偿献血两百次获表彰
徐小兵母子共同受表彰
耿广会一家在表彰现场合影
大武汉是座热血之城。据武汉血液中心负责人介绍, 1998年到2018年,武汉市无偿献血人数从不到4万人次跃增至22万人次。2018年,武汉市血液采集总量为68吨,其中捐献全血15.9万人次,采集量为54.6吨,保障了武汉地区160余家医疗机构临床用血需求。尤其是血小板采集量居全国第一位,连续8年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
为了答谢热血英雄,活动现场,武汉血液中心还联合同济医院、亚心医院、武汉市一医院,为献血200次以上的志愿者提供了免挂号费、优先就诊、体检等健康礼包。
据武汉血液中心介绍,成分血是指血液中的某一成分,包括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成分献血是只捐出血液中的部分成分,其他部分再回输人体,两次献血间隔期为14天。
相关阅读>>为了白血病患儿的微笑
——农民工彭家兵的热血故事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杨麟 实习生何欣雨 通讯员付晨
“谢谢叔叔阿姨,我们一定坚强成长。”当6岁白血病患儿沫沫戴着口罩,向台下无偿献血志愿者们致谢时,相同遭遇让53岁的彭家兵热泪纵横。
2005年9月,彭家兵11岁的儿子被诊断出白血病。“多亏了好心人捐献的血小板,孩子终于康复了。”彭家兵说,“那一刻,我才知道,血小板是白血病患儿的生命种子。”
25日是彭家兵献血以来最自豪的日子,他和12名无偿献血过200次的志愿者们登上舞台,省、武汉市卫健委领导为他颁奖,大武汉给予他们崇高的敬意。
厚厚一沓献血证,见证了彭家兵14年来风雨无阻的献血历程。
最近一次成分献血是8月15日。当天早上6时,彭家兵就从位于江夏区新华联青年城的家中出发,乘3路公交车,转地铁7号线,再转2号线,步行2公里,上午8时赶到位于宝丰路的武汉血液中心。
经过两个小时的成分献血后,彭家兵匆匆返回江夏区家中,已是中午13时。
由于成分血必须到武汉血液中心捐献,14年里,每月两天,彭家兵都要重复一遍。上午献血,下午休息,这一天他没有任何收入。
“现在江夏区有了地铁,快多了。”2012年前,彭家兵住在江夏区舒安乡彭华村,需要辗转3趟车、耗费3小时,才能到达武汉血液中心。有时返程路上堵车,到纸坊后没有车回家,他就花20元借住小旅社。
“当时献血,工作人员看我农民打扮,反复提醒说是无偿献血,没有钱!”彭家兵说,其实自己早就知道无偿献血。
为了偿还儿子治病欠下的30余万元医疗费,这些年,彭家兵辗转武汉各大建筑工地,做过钢筋工等,每天起早摸黑,岁月在他身上留下沉重的印迹。
“工地干活这么累,献血咱就停了吧。”妻子心疼他。
“那么多白血病孩子等着血小板救命,我能忍心放弃?”彭家兵坚定地说,只要身体允许,会把献血一直坚持下去。
在工地,彭家兵从未向人提及他无偿献血的事情。每次临近献血日期,他都提前把活干好,向老板请假一天,尽管意味着这天没有任何收入。
有时,献血和工作起冲突,彭家兵还要忍受别人的误解和诘难。“去年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我要去血液中心献血庆祝节日。当时工地正赶工,老板非常生气。”彭家兵说,那天他还是坚持去献了血,只是没有像往常休息半天,就赶到工地复工。
“尊敬的彭家兵先生,您于8月15日捐献的血液已送达省人民医院,谨代表得到帮助的患者真情感谢您!”彭家兵说,每当收到这样的短信,他都会高兴好几天,这也是支撑他坚持无偿献血的巨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