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分享会活动现场。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 郭蔓)8月30日,《龙船调——关于一首歌的非虚构记忆》新书分享会在武汉举行。本书作者王玲儿,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李修文,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叶立文,以及国家一级作曲黄中骏等重量级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
4位嘉宾正在分享心得。
嘉宾们围绕着“追忆一首歌的前世今生”这一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心得分享。作者王玲儿讲述了她的创作历程,接着与李修文、叶立文、黄中骏等嘉宾,以及到场的媒体、读者朋友进行了互动交流。
活动开始,王玲儿谈到《龙船调——关于一首歌的非虚构记忆》的创作动机是“来自于《尼罗河传》一书的启迪”。她觉得,既然一条河能够被写成一本书,那么一首歌也可以。
于是她耗时七年,在“采访、查阅、写作、住院”和“补充采访、再查资料、推翻重写、再次住院”的反复过程中,完成了这本书的撰写。只为将那些快被时光湮灭的人和事慢慢打捞出来,将这首唱响世界的民歌背后,千万个民间工作者们默默无闻地坚持的故事述说出来。
一位读者向王玲儿讨教坚持写作的方法。王玲儿说道,从有初步的想法到正式出版,《龙船调——关于一首歌的非虚构记忆》经历了将近十年的打磨,很多朋友都以为作品会不了了之,只有她自己知道会坚持下来。“无论多艰难,我也没有想过放弃。无论社会上流行的东西在如何变化,我也要把我的书写完。”
谈及对《龙船调——关于一首歌的非虚构记忆》的看法,李修文评价说这是湖北省的一个中国故事维度的文本。叶立文认为,这本书以小见大,通过一首歌曲的历史折射了一个民族的变迁,让《龙船调》作为一个具象,提供给了我们一个与过去勾连的通道。
作为一位音乐研究工作者,黄中骏肯定了《龙船调——关于一首歌的非虚构记忆》一书中对于音乐知识的阐释。他说,正是因为王玲儿通过大量艰苦的田野作业获得了一手的知识材料,才能对《龙船调》进行多视角的文化解读,也才能在保证作品文学价值的同时,普及了《龙船调》的民族音乐知识。
图为《龙船调——关于一首歌的非虚构记忆》。
《龙船调——关于一首歌的非虚构记忆》不仅对民间文化和工匠精神有着深刻的描绘,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详实记录,更是一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编年史,是一部非常值得阅读的好书。
该书由长江出版社出版,由打造过《纸牌屋》《匆匆那年》《敦刻尔克》《你要在最好的年纪活得无可代替》 等畅销书的盛世肯特营销发行, 目前已在当当网、京东网等各大网店和地面新华书店、民营书店上架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