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水中采摘莼菜
楚天都市报记者陈俊通讯员李浩然
编者按
灵秀荆楚山川形胜,江汉奔流物产丰美。
这片18.6万平方公里的大地,土地肥沃生态优良,截至目前共有165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覆盖全省所有市州,涉及蔬菜、茶叶、鱼肉及水果等,每一样都无不是舌尖上跳跃的美妙音符。今起,本报推出“寻味荆楚”系列报道,记者走进地理标志产品原产地,实地探访和品尝,讲述每一道荆楚风味背后的精彩故事,见证大地对苍生的慷慨,解读山水对产业的回馈。
恩施利川,湖北最西部的高山小城,空气清新土质优良。这里出产的莼菜闻名海内外,产量在国内占据重要份额,也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入口嫩滑清爽,生长要求极高。得益于利川良好的气候、温度和水土,才能出产有着“水中碧螺春”之称的莼菜。8月27日至28日,楚天都市报记者走进利川凉雾乡的最大莼菜种植和生产加工企业,走水田访菜农,详细了解产品的特质及经济效用。如今,利川莼菜深受日本消费者追捧,每年4月到9月大量订单漂洋过海过来。
莼菜名号“水中碧螺春”
一湖碧水涤铅华,莼羹鲈脍富农家。
8月末的一场细雨后,记者步入利川凉雾乡继昌村的千亩莼菜基地,只见大片的水田里,头戴尖顶箬笠的村民半截身子浸泡在水中,弯腰采摘着莼菜。一片片叶圆茎细、质柔嫩滑的莼菜芽在指尖欢快跳动,跃入身前的篮子里。田块上方,疏密有致的“网棚”上,一只只白鹭翩翩起舞,宛如一幅悠然的田园美景图。
莼菜是我国传统的水生蔬菜,口感黏滑,营养丰富,对水质、土壤、气候的要求极为苛刻。含有丰富的胶质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常食莼菜具有药食两用的保健作用,被称为“水中碧螺春”。利川地处鄂西南,北依三峡,南邻潇湘,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以“大利之川”为名。利川的莼菜种植面积共约3万亩,鲜莼菜年产量达到2.6万吨,也正是因为利川极为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莼菜才能在这里大面积地种植。与太湖莼菜相比,利川莼菜有着独一无二的天然富硒优势,营养更高。
2004年,利川莼菜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利川也被评为“中国莼菜之乡”。莼菜做法简单:用清水冲洗两次沥干水分,加入姜蒜末、盐、生抽、醋、香油、剁椒、葱花充分拌匀,即可食用。还可煲粥、做汤等。
日本客户最喜欢利川莼
“莼菜的采摘只能靠全人工,而且这种植物对生长环境分外的挑剔——终年生长在温暖干净的湖泊、水池中,可以说是植物里的娃娃鱼。”正在水里摘菜的90后女孩谭晓宇笑着说。她是利川最大的莼菜企业睡芙生态农业公司的法人代表,女承父业也投身莼菜产业。
说起企业的名称,谭晓宇说,睡芙就是沉睡的芙蓉,用来形容“水中碧螺春”莼菜再形象不过。在睡芙公司的加工车间里,40余位工人正在操作台上熟练分拣,一个大勺子舀起黏糊糊的莼菜,摊放在台面,女工们手持钢片眼疾手快“切割”,最嫩的芽尖和大片的菜叶就分开。“莼菜也分等级,芽尖是最高的S级,大叶子属于普通级,价格也不同,我们都是根据客户的要求来分装。”睡芙公司创始人谭明富介绍,莼菜本身没有味道,胜在口感的鲜美滑嫩,含有丰富的胶质蛋白、碳水化合物。
谭明富说,莼菜外身有一层滑滑的透明液体将其团团包住,吃起来口感爽滑,除了营养价值高,还是解酒的好食材。现在,该公司的莼菜十分受日本消费者欢迎,以每吨8万元以上的价格出口日本,每年4月到9月是订单高峰期,并已基本占领国内80%的鲜货市场。
此外,该公司还建有“莼渔共生”产业基地4000亩,在莼菜田里养鳝鱼、泥鳅、鲫鱼等,“莼菜亩产1吨多,收入过万元,亩产200斤泥鳅或鳝鱼,可卖3000元。”谭明富说。
莼菜年产量居全国第一
曾经,因利益驱使下的盲目种植,利川莼菜产业迅速萎缩。2013年,当时利川佛宝山产区莼菜大面积齐根腐烂,近2000亩绝收,利川的传统名品莼菜,生产遭遇灭顶之灾。多方会诊后,利川市农业局总农艺师邓楚洪认为,莼菜之殇表象是虫害,根源在于急功近利,生态严重失衡。药方只有一个,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找回失去的生态。
2016年初,“莼渔共生”这一生态种植模式在凉雾乡试行。该乡农技中心主任黄震清楚地记得当时的药方:一亩莼菜田里,鱼苗总数控制在正常鱼塘的十分之一,让草鱼、鲤鱼、青鱼、泥鳅、鳝鱼等吃掉大部分杂草、害虫,排泄的粪便还能做有机肥,用食物链维持生态平衡。牵头试验的睡芙公司创始人谭明富非常认可这一模式:一块田有了两项收益,一亩莼菜可卖9000元,生态鱼货可卖6000元,划得来。
初见成效的做法很快得到利川市委、市政府肯定:2016年5月,利川市与中南民族大学签订莼菜研究合作协议,建设莼菜种子资源圃,优选品种,推动莼菜从无性繁殖走向有性繁殖。
同时,利川市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企业,目前,对验收合格的莼菜田,市政府每亩补助500元,若是莼渔生态种养,每亩再补助200元。到2017年底,利川莼菜面积恢复至3万余亩,辐射近3万农民,年产量超过3万吨,年产值超过2亿元,种植面积、年产量及品质均为全国第一。
美味莼菜拉动旅游发展
如今的利川莼菜,已成为当地富民大产业。
继昌村11组贫困户邬龙忠,2016年起,跟着睡芙公司学习“莼渔共生”技术,发展近6亩莼菜,年纯收入超过2万元。利川汪营镇的山野食品有限公司,仓库里存储莼菜原料堆积如山,工人们正忙着生产、包装产品。公司负责人瞿亿州告诉记者,夏天到来,莼菜产品走俏,在该公司就业的150多名农民工每月在家门口可挣到3000元。“品凉雾莼菜,歇马前民宿。”莼菜产业的蓬勃发展还拉动了当地民宿旅游业的发展。去年8月,首届利川凉雾莼菜文化节在马前村隆重举行,节目丰富多样,包括文艺汇演、莼菜采摘比赛、莼菜菜品烹饪比赛等项目。马前村书记康同生说,每年夏季全村住民宿的“候鸟”共有1300余位,游客不仅能游览如画美景,还能品尝鲜美的莼菜,享受到原生态风光。
目前,当地正以“莼菜为媒”创建利川市养老养生度假休闲产业示范点,打造中西部候鸟避暑度假的栖息地,推动乡村旅游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