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暖新闻

五代摆渡人 义渡村民70年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20日08:31 来源: 凤凰网湖北综合

原标题:富池江边传统美德默默流淌——

图文:五代摆渡人 义渡村民70年

图为:又一班渡船靠岸。(视界网石勇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志刚 通讯员 蔡克智 廖小刚

“坐好喽,开船!”9月18日11时30分,阳新县富池镇郝矶村长江边老渡口,船长王义松一声吆喝,缆绳解开,渡船缓缓离开岸边向对岸武穴市田家镇驶去。

富池是历史重镇,建镇已逾千年。老渡口与富池镇相伴相生,与江北的武穴市田家镇隔江相望。郝矶村是紧邻长江的渔村,渔船成为沿江两岸百姓走亲访友的唯一交通工具。“这个渡口还是‘红色渡口’。”83岁的王义亮老人回忆,1949年5月14日,他和村里百姓划着近70条木船,到对岸接解放军在此过江。

解放后,为让老渡口发挥更大作用,郝矶村打造木船,每天摆渡两岸百姓。“船长都是郝矶村人,本村人坐渡船都不付钱,所以大家称之为‘义渡’。”75岁的王义怀说,靠渡船谋生,船长只能混个肚儿圆。

村里第一代船长是王全河,那时,木船上装布帆,只能遮风挡雨,动力全靠人工划,并配一个水手。传承到现在,船长已换了5人,义渡的惯例延续至今。陶港、阳新城关、南部地区居民过江去黄冈都习惯在此渡江。

57岁的王义松是第五代船长,已在此摆渡37年,风雨无阻。从木制机动船到全钢机动船,如今这已是他开的第三条船,他也成为摆渡时间最长的船长。

这些年,他多次从江里救起落水的人。按约定,外村人乘坐渡船,可以收取一定的船费,但他给自己立下规矩:残疾人、寡妇带小孩、流浪人、生活拮据者一律不收费。用他的话说,“出门在外,都有难处,能帮就尽量帮一把。”说这话时,他那被晒得黝黑的脸上透着一股侠气。其实,摆渡是自负盈亏,他全家都靠这条船生活。近些年,他花费近50万元更新渡船、维修码头设施,目的只想让大家坐渡船更舒心。

为方便两岸百姓渡江,他制定渡船航行时刻表,并广为传播。冬春时节,早上6点半到下午5点半,1小时1班;夏秋时节,早上6点到下午6点,1小时1班。丰水期时,江面宽近3公里,到江北单边要半个小时;枯水期时,江面宽近2公里,单边约20分钟。每天,他至少要来回航行12趟。

黄梅的朱先生在富池办完事后乘渡船准备回田家镇。他说,下游汽渡距此8公里,到对岸后还得走路、坐车才能到,耗时费钱不方便,“已在这乘船过江多年”。

时间一到,王义松准时开船,船上仅3名乘客,“一趟下来又得贴钱”。其实,碰到百姓有急事,仅一名乘客他也开船。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问:“就没想过停开渡船?”他说:“这是祖辈传下来的,不能丢,只要有能力就要坚持。”为培养下一代船长,2016年,他将时年26岁的二儿子王黎带上船当助手。如今,王黎已考取船员证,操作船只已是一把好手。

【责任编辑:王会】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