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讯(记者 沈素芬 胡莹 摄影 刘建维)洪湖乌林镇南濒长江,是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在这片深具历史文化的土地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学生们关注新农村建设,持续开展了4年社会调研。
2016年,该校文澜学院开启了与荆州洪湖市乌林镇校政(地)合作项目。该项目聚焦“新农村建设”,以五年为期,旨在通过大学生基层实践,实现科研育人;另一方面,通过持续、有针对性的调研,为乌林镇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库咨询。截止目前,文澜学院已有4批30余名学生参与调研。
这是一场探究基层的传承,也是一场助力新农村建设的青春接力。大学生们用脚步丈量着土地,在田间地头书写着青春的华章。
图为实践队员与当地相关机构负责人合影 通讯员余玥摄
蚊虫叮咬炎热难耐,他笑言“晒黑了两个度”
乌林镇位于长江边,夏天炎热、蚊虫很多,8月份气温常常高达39℃。今年8月,“筑梦洪湖”小分队第四批学生开始调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问题。此行共8名学生,全部是95后,4人大二,4人大一。为了得到一手数据,队员们冒着39℃高温,每天10多个小时穿行在各个村落和田间。
在调研实践中,由于一些现实状况与预想有偏差,队员就在晚上组织讨论,对调研方向进行及时调整,第二天再深入到村里和企业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
尽管前期已有3支团队提供了实践经验,但是吃苦的功课大家还是做得足足的:白天顶着烈日实地走访调研,晚上忍着蚊虫叮咬整理数据。谈及在乡村田野调研的直观感受,刚进大二的学生黎翔龙笑着说:“整整晒黑了两个度!”
图为乌林镇王洲村王东青书记带领实践队员参观学习种植基地 通讯员余玥摄
其实,除了要适应环境,调研的筹备工作也在考验队员:联系确定村支书、企业负责人,队员几点起床、提前准备调研资料、交通问题等等,都要自己想办法协调解决。
队长韩亚萍介绍,团队成员确定后,她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进行了分工,保证各项工作开展有条不紊。
带队老师余利对学生们互帮互助赞誉有加:“他们锻炼了很好的协作精神和独立能力。”
走向田间地头 调研“乌林故事”
8月23日至28日,“筑梦洪湖”小分队开始对乌林镇四大新型农业生产主体——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贸企业展开走访调研。
在洪湖市春露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队员们了解到,为了支持贫困村贫困户早日脱贫,联合社结合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已发展再生稻面积3500多亩,帮助近200贫困户脱贫。当地农民称赞:“发展再生稻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扶贫。”
在华贵食品有限公司和德炎水产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队员们调研了万向通达的流通体系和产业脱贫的先进做法,同学们感受很深、开阔了眼界。
图为德炎工厂处理鱼类过程 通讯员余玥摄
“经过四天的走访调研,队员发现,目前在新型农业主体发展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中,洪湖市乌林镇主要存在融资、土地获得、服务体系、后继人才等方面的瓶颈。” 队长韩亚萍告诉记者,“我们提出建议,当地政府需要从加大对新型农业主体的扶持力度、着重培养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加大培养输送专业人才的力度等方面入手优化政策。”
小分队指导老师王川和曾辰航对学生们的实践成果非常满意。“他们做好前期准备,带着理论知识下基层,了解当下的热点问题,并尝试提出可行性建议,这对锻炼他们的科学研究思维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曾辰航说。
“筑梦洪湖”小分队指导教师曾辰航接受荆楚网记者采访 记者 刘建维摄
“每年学生的调研报告都会反馈给当地政府,我们期望通过持续的观察分析,为乌林镇政府决策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从而起到智库咨询作用。” 指导老师王川说。
记者了解到,从2016年起,“筑梦洪湖”小分队已探究了洪湖市乌林“特色小镇”旅游区建立可行性、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对美丽乡村的影响等主题。2016年,该团队成果还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千校千项目”之“百佳模拟E提案”。
“筑梦洪湖”小分队指导教师王川接受荆楚网记者采访 记者 刘建维摄
目前,“筑梦洪湖”小分队在首届"寻找湖北十佳大学生实践团队"活动中表现抢眼。王川欣慰地说:“我为孩子们感到骄傲,他们不仅在科研学习上表现优异,活动组织、基层调研能力也同样出色,希望他们能在这次活动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