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国庆阅兵首设领导指挥方队左领队陈作松少将是咱武汉人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01日07:47 来源: 楚天都市报

图为:陈作松少将在训练中(视频截图)

□楚天都市报记者陆缘通讯员王夫之

新中国 成 立70周 年纪念大会阅兵式将于今日举行,首次亮相的领导指挥方队备受瞩目。27位受阅将军人数超过以往历次阅兵,352位高级指挥员也是历次受阅数量最多的一次。

此次阅兵绝大部分方队编设将军领队,由受阅部队两名指挥员共同担任。领导指挥方队两位领队中,左领队陈作松少将是武汉市江夏区舒安街人。

为标齐右领队特意配了隐形眼镜

陈作松少将是一位60后,出生在项英故里江夏区舒安街徐河村一户普通农家。他曾就读于湖泗中学,198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空军雷达学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预警学院)。陈作松目前担任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直工局局长,少将军衔。

在阅兵村,作为领导指挥方队左领队的陈作松,对自己非常严苛,甚至多次在训练中与教练发生争执。

原来,年轻的教练考虑到陈作松的年龄和职务,在训练中对他的要求有时会放松一些,以免他受伤。每当此时,陈作松都会提出异议:“不对!你要先考虑我的动作做好了没有,做不好你不能给我收课收操!”

为了与右领队保持步调一致,陈作松除了在动作上严格要求自己,还特意配了一副隐形眼镜。经过长期训练磨合,如今,领导指挥方队两位领队配合已经十分默契。“我们两个领队要动作协调一致。他听到我喊‘敬礼’的‘敬’字时,马上就抬手,‘敬’字喊出来以后我再抬手,从侧面看就像一个人。”担任右领队的北部战区副司令员姜国平少将说。

陈作松告诉记者:“年轻人走,要走出朝气、英武;我们指挥员走,要走出自信、从容和压倒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豪迈。”

《我的甘巴拉兄弟》讲述西藏故事

甘巴拉,藏语意为“不可逾越的山”,是喜马拉雅群山中的一座高峰,海拔5374米。“甘巴拉,甘巴拉,伸手把天抓;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一步三喘气,四季穿棉袄……”这段话是甘巴拉的真实写照。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甘巴拉山顶还是建起了世界上最高的人控雷达站,成为我国防空网的一个重要支点。

陈作松曾担任空军拉萨基地政委。他公开发表过一篇《我的甘巴拉兄弟》的文章,讲述自己初次攀登甘巴拉的所见所闻和感悟。

登山过程中,陈作松强忍着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问一旁的甘巴拉雷达营教导员:“山上的官兵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对方回答:“山上虽苦,却是每一名高原雷达兵的梦。几十年来,每年新兵下连,大家都铆着劲训练,看谁能第一个上阵地值班。”

陈作松还听说了新战士许正兵将18岁的青春永远定格在甘巴拉山巅的故事、共和国第一批进藏雷达兵张在安把生命中最美好的20年贡献给雪域高原的故事……下山途中,陈作松仍心潮难平,他写道:“这种直面寂寥初衷不改、扎根绝境不言放弃的精神,正是强国梦、强军梦的延伸。他们坚守的不仅是坚强,更是一种豪情、责任和担当。”

在雪域高原恶劣自然环境下的工作经历,也锤炼了陈作松的坚强意志。

家乡自发组织集中观看阅兵直播

在哥哥陈作钊眼里,陈作松孝顺、刻苦、正直。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十分优异,在湖泗中学时还担任过学生会主席,毕业后直接报考了军校,入伍从军。

陈作钊曾立下家规,家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去麻烦陈作松,要让他安心工作。前些年,陈作钊的儿子参军,当了两年义务兵后,退伍回到家乡。很多人不理解,觉得陈作钊应该找弟弟帮忙,让他的儿子留在部队。陈作钊解释,他送儿子去部队,是锻炼儿子的意志品质,不能走歪门邪道。

陈作钊告诉记者,弟弟不管工作多忙,都会抽出时间打电话问候年迈的父母。

昨日上午,在陈作松的家乡徐河村,村支书徐松林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获悉陈作松将作为国庆阅兵领导指挥方队左领队出现在天安门广场的消息后,家乡人民奔走相告。村民们相互约定,今日将集中在村部观看国庆阅兵仪式直播,为家乡走出的将军、为中国军人欢呼鼓掌。

徐松林只比陈作松年长几岁。他说:“一想到能在阅兵时看到自己的发小,我的心情格外激动。”

【责任编辑:胡莹】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