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党建频道 > 党建观察思考

摘掉“贫困帽” 关键要克服“精神贫困”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31日10:52 来源: 长江日报

扶贫攻坚战进入到决胜阶段,不少贫困地区陆续脱离了绝对贫困的队伍。近来,对于扶贫的各项政策也不断加码,朝着“应扶尽扶”的目标看齐。但在一些贫困户中,“等、靠、要”的思想还是存在:有的心安理得地过上了“没有钱、没有粮,自有那扶贫干部送上前”的日子,有的向村组干部、扶贫干部提出了不少过分要求,有的被推荐去做公益性岗位,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不干了……

贫困是一种现象,背后有各种各样的成因。有些是因病致贫,或者遭遇了什么难关,对这样的贫困户,给补助、给帮扶、给岗位,就会帮助他们努力脱离贫困。前几天,央视播放的纪录片《镜头中的脱贫故事》,记录了很多贫困群众在脱贫路上,借助扶贫干部“扶上马、送一程”的力量,努力奋斗,靠双手创造幸福,改变了自己命运的励志故事。这正是扶贫的要义,让贫困户获得造血能力,不再返贫。

但还是有极少数贫困户,明明有劳动的能力,却无脱贫的志气,患上了“依赖症”,舍不得摘掉“贫困帽”。尤其在扶贫政策加码之后,更是找到了自己的“舒适区”,等着低保“混日子”。这样的扶贫对象,正是扶贫攻坚的难点、痛点。

贫困不是一日形成的,有些贫困户的身上总少不了有“懒”的影子,大事干不来、小事又不想干,导致生活日渐贫困。“因懒致贫”的贫困,更多的是“精神贫困”,对这样的对象,应把更多的扶贫精力放在“扶志”上。

扶贫先扶志,要加强贫困户摆脱贫困的志向和信心。贫困不是一天形成,摆脱贫困也不是一日之功,扶贫为什么是一场攻坚战?就是因为它不是简单的“给钱、给粮、帮盖房”就能完成的。

没有谁天生喜欢贫困,没有谁对幸福生活不心向往之。精准扶贫,就是要面对不同对象,千方百计想不同办法。更重要的是,要形成扶贫合力。比如深化产业扶贫,给予贫困户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希望,以改革激活贫困地区资源价值,激发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干部群众和贫困户同心合力,增强造血功能,扶上马,送一程,最终可以奔跑起来。

越是在扶贫攻坚战的尾声,就越是要抓紧扶贫工作的关键,绷紧“扶贫先扶志”这根弦,不能用“输血”代替了“造血”,用达到标准代替脱贫能力,这也是对扶贫干部和扶贫工作的巨大考验。

李尔静专栏

【责任编辑:王深宇】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