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社会

把学问写在荆楚大地上,把理论送进群众心坎里 ——2013年以来我省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06日09:22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磊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对做好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6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省社科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深深扎根荆楚大地,坚持正确导向、坚持服务实践、坚持创新发展,突出“界”的特点,发挥“联”的作用,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

2018年4月,作为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献礼,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编纂,近百位专家历时5年完成的《马克思主义大辞典》在北京首发,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成果。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全省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把学习宣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头等政治任务和理论任务。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到“推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到“立足岗位自觉弘扬践行爱国奋斗精神”,多场季度专家座谈会、专家专题研讨会,紧扣时代主题和理论热点展开;从小切口做大文章,“深度学习”专项活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分专题、分层面研究,深入阐释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不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立足于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目标,省社科联先后在17个市州建立科普基地,基本实现我省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市州全覆盖。 (下转第8版)

接(上接第1版)500多名社科专家深入机关、企业、学校、农村、社区、家庭开展宣讲,全覆盖、分众化开展理论大宣讲,潜移默化地让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受到启迪和教育。两年一次的“社科普及周”活动已经举办3届,全省各市州同步开展上千场活动,直接受众10多万人、间接受众100多万人。百场“荆楚社科讲坛”深入城乡,20多所高校、党校数百名专家参与建立20多个“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在专家学者与基层之间搭建起了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基层解决问题的有效平台。形式不拘一格,内容涵盖广泛,一批有特色、有活力、有影响的社科普及活动品牌在社会化、经常化中深入人心,打通了基层理论武装的“最后一公里”。

紧扣现实问题咨政建言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给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许多重大而紧迫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围绕党和政府的决策需求,立足湖北发展实际,聚焦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湖北落地落实,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既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所在,也是建设社科强省的强大动力。

瞄准“大国重器”,作为中心城市的武汉,如何当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破解“化工围江”,宜昌如何用好长江经济带“辩证法”,以绿色发展守护好一江碧水?……今年5月起,省社科专家市县行活动围绕“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组织百余名专家学者分成17个调研组深入全省各市州开展调研,省社科专家市县行这个传统品牌不断释放新活力、展现新作为。

在黄冈,聚焦建设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在荆州,探讨湖北绿色发展与多极发展;在恩施,思考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连续举办了5届湖北发展论坛,一个地方一个主题,紧密结合地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开展有针对性、靶向精准的专题研讨和对策研究。

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省社科联自2014年起组织开展“中国调查”项目,进行国情省情社会调查,已出版《中国调查》丛书30余册,并组织完成思想库课题420项,涌现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和咨询建议,发挥了省委省政府“思想库”“智囊团”作用。2017年以来,我省已经建设了包括湖北发展战略研究院等11家新型智库。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子,正越走越宽,越走越实。

以改革创新激发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各群团组织结合自身实际,紧紧围绕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直面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敢于攻坚克难,注重夯实群团工作基层基础。省社科联推动出台了《湖北省社科联改革实施方案》,借群团改革的东风推进省社科联体制改革、机制创新。

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是实现社科出成果、出人才、强队伍的重要保障。从改革湖北省优秀社科成果奖评选办法,到改革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评审工作,我省社科领域的项目评审向着更加客观、公正、科学的方向稳步迈进,社科评奖不断发挥出学术研究示范和导向作用,在全国首创编辑出版《湖北哲学社会科学蓝皮书》,探索建立省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评估机制,不断增强的激励效应、转化效应和社会效益,提升了湖北社科学术成果在全国的影响力。

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引领社会组织正确发展方向、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促进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发挥作用的根本性举措。省社科联持续加强社科类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党的工作,成立社科类社会组织党工委,推动100多个省级社科类社会组织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社科类社会组织积极参加精准扶贫等公益性事业活动呈现新亮点。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从人抓起,久久为功。”2016年,一部反映第一届“荆楚社科名家”的专题纪录片引发社会强烈反响。经济学家张培刚、哲学家陶德麟、历史学家章开沅……不忘初心、秉烛前行,用知识和思想之光照耀荆楚、闪亮神州的先生大师群像,震动人心。2018年,我省评选第二届“荆楚社科名家”8人,发挥学术大家的示范带动作用、“七个一百”突出社科人才引领作用,哲学社会科学骨干研修班、理论骨干培训班开展针对性的专题培训,湖北青年学者论坛搭建起朝气蓬勃的学术交流平台,多措并举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起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2013年以来,省社科界累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00多项、重大项目100多项,第九、十、十一届社科优秀成果奖获奖成果近800项,基金一般项目1300多项……丰硕的学术成果,来自人才队伍的强大支撑。

满怀光荣与梦想,肩负使命和责任,我省社科界正在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湖北贡献,为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推动社科强省建设。

【责任编辑:钟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