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高光湖北·绿色|铁腕治污 大美长江入画来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31日08:44 来源: 湖北日报

长江宜昌段的彩色滨江步道。(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通讯员 谭雪姣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李剑军

湖北坐拥最长长江岸线。

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编制绿色发展规划,建立绿色发展指标。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迅即展开,将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三篇大文章越做越厚实。

长江的模样,悄然而迅速地发生着变化——

岸边化工企业迁走了,非法码头消失了,岸线变绿了,山乡更美了,高质量的新经济拔节生长。全省经济韧劲增强,主要指标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冬至时节,宜昌江段烟波浩渺,两幅图景令人感叹——

点军区艾家镇入江口附近,昔日年创利税数千万元的田田化工生产区,已夷为平地,高30多米、矗立近半个世纪的碳化塔不见了,合成氨、碳铵、液氨、甲醇等生产装置被拆除一空,“三废”之源被连根拔起。

顺江东下,枝江市姚家港化工园内,宜昌聚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新厂机声隆隆,董事长胡朝辉透露,新厂已投产2个多月,产能由搬迁前的3万吨增至22万吨,品种由原来的2个增至6个,预计今年可创产值2亿元。

一个是坚决关停,一个是搬迁重生,田田化工和聚龙环保成为宜昌市实施沿江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和转型升级行动的生动写照。

到2020年底,全省沿江1公里内化工企业将全部“关改搬转”。截至10月底,全省已完成关改搬转的化工企业共196家。

壮士断腕,关改搬转剑指“化工围江”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北推进长江大保护指明了方向。

“做好长江大保护‘辩证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当前与长远、加法与减法、治标与治本的关系。”省委书记蒋超良说,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将抓好长江大保护作为确保子孙后代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为打破“化工围江”局面,宜昌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针对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134家化工企业发起“清零行动”,计划关停34家,就地改造57家,搬迁入园36家,转产7家。

截至目前,已有31家化工企业关停,48家企业完成55项技术改造,7家企业正在实施7个重大技改项目,2家企业自主停产。

对于“清零”企业,宜昌并非一关了之、一搬了之,而是引导符合标准的企业向宜都化工园、枝江姚家港化工园两个大型专业园区集中,并严格执行安全环保、工艺设备、能耗等要求,支持化工企业加快向绿色化、集聚化、循环化、精细化、高端化转型。

“搬迁不是简单的挪位置,而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契机。”枝江市委书记刘丰雷介绍,三宁化工借搬迁之机,淘汰落后生产线,引进世界一流技术、一流设备,实现了设备、工艺、管理和产品“四升级”,总投资100亿元的60万吨乙二醇项目明年达产后可新增营收80亿元,比2018年增长近70%,并可带动区域相关工业增值180亿元。

据了解,枝江姚家港化工园已有三宁化工、北控环境资源等36家企业落户,在建项目58个;宜都化工园正投资100亿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将迎来华阳化工、新洋丰肥业等19家化工企业入驻。

为推进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我省加大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省级资金投入累计约6亿元。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专门设立不少于50亿元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子基金。

关改搬转,不仅解决“化工围江”问题,也推动化工企业转型升级。今年1月至10月,全省石化行业增加值增长7.8%,实现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25.3%,石化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好转。

宜昌市努力克服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的阵痛,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食品医药、智能制造等产业,经济质效显著提升,经济增速从2017年断崖式滑落的2.4%,很快回升到2018年的7.7%、今年三季度的8.1%,成为全省典范。

“双十”大招起效,长江经济带发展绿色铺底

湖北结合实际,放出长江大保护“双十”大招——

打响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剑指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沿江企业污水减排等。

实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推进绿色宜居城镇建设、发展绿色金融等。

截至10月底,全省214个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完成率为95.8%,荆州、咸宁、襄阳获批全国黑臭水体整治示范城市;全省883个建制乡镇中进入通水调试的污水处理厂828个;襄阳市将存在20多年的磷石膏堆场建成江滩公园;荆门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鄂州市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达100%。全省长江沿线已取缔码头复绿面积超过856万平方米,完成长江两岸造林绿化52.74万亩,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41%。

与2015年同期相比,全省纳入国家考核的114个地表水水质断面,优良比例从79.8%提高到85.1%,劣Ⅴ类比例由8.8%下降到1.8%,长江出入湖北断面始终保持在Ⅱ类;宜昌黄柏河重现白豚“笑脸”……

绿色铺底、产业壮腰,新兴产业强力聚蓄湖北发展新动能。

地处光谷东的左岭大道,堪称“黄金大道”——长达8公里,总投资超4000亿元,沿线分布着长江存储、华星光电、天马等明星企业,勾勒出“芯屏端网”产业新主轴。

围绕四大国字号产业基地和十大重点产业建设,湖北力推传统产业稳链、优势产业强链、战略性新兴产业补链,聚力打造“芯屏端网”、信息光电子、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从“化工锁江”到“创新赛跑”,武汉从“钢的城”到“硅的城”,湖北加快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新旧动能转换接续之路越走越宽。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仅使荆楚大地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更让湖北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鲜亮、更动人,也更有张力。

见证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

2018年8月,我省出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即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构建综合立体绿色交通走廊、推进绿色宜居城镇建设、实施园区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开展绿色发展示范、探索“两山”理念实现路径、建设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交易平台发展、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等,总投资1.3万亿元。

一年多来,我省对十大战略性举措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实施、精准化落地,58项重大事项全部启动,并按时序进度持续推进,91项重大项目开工86项,完工8项,累计完成投资占比45.2%。各地探索形成了一些典型经验。武汉市重点围绕“四水共治”和科教资源创新驱动,深入开展国家级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襄阳市探索在减量化增长推进绿色转型,提升经济增长的绿色颜值与科技含量;宜昌市壮士断腕推进化工企业转型升级,典型经验被国家长江办向沿江省市推广;荆门市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为抓手,重点打造三大循环经济特色园。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李剑军整理)

【责任编辑:王会】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