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黄梅县县长刘欲晓到本县苦竹乡柳塘村慰问贫困户时,意外地收到一份“厚礼”:66岁的杨细第婆婆,将30个土鸡蛋和一些毛芋装成一只“礼篮”,让他无论如何也要收下这份心意。
苦竹乡柳塘村是我省深度贫困村,杨细第家又是全村最困难的家庭。她的老伴和儿子几年前因病先后去世,儿媳妇改嫁后,留下她和未成年的孙子相依为命。这是近一年来,刘欲晓第6次走进这个家庭。
“您最近身体怎么样?生活有没有什么困难?”、“自来水通了吗?”、“粮食卖了多少,口粮留够了没有?进屋后,刘欲晓嘘寒问暖,关心细致入微。
杨婆婆家里的扶贫手册上,记录了县乡村干部对这个贫困家庭帮扶的密度和力度:为她办理低保,为她免费体检,为她家免费安装自来水,重修阁楼顶棚,更换新的盖瓦。
“感谢领导关心,都解决了!”杨婆婆声音微微颤抖,强忍着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拿出一张奖状报喜:“我孙子期末考试在班上第三名!”
今年夏天,杨细第婆婆的孙子初中毕业后,进入当地一所中专就读,政府通过教育扶贫每年资助7000元,让他实现了学费、生活费“两不愁”。她动情地说:“如果不是政府帮助,我孙子读书就不能读,要是在旧社会还要到外面讨米。”
“恭喜您啊!您终于看到希望了!”刘欲晓也很高兴。杨婆婆家的粮食存放在阁楼里,水泥楼梯没有扶手。刘欲晓嘱咐驻村扶贫干部,尽快为楼梯装上扶手。他还特别提醒说:“扶手要矮一点,不然背着粮食上下梯时,就会碍手碍脚。”
临别时,杨细第拉着刘欲晓的手,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篮递过来:“你每次来都带东西,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一定要收下!”
盛情难却,刘欲晓收下了杨婆婆的心意。第二天,他委托驻村扶贫工作队长专门给杨婆婆送去500元。
驻村扶贫干部介绍,杨婆婆不仅有一颗感恩的心,她还想着如何尽可能减轻政府的负担。虽然今年已经66岁了,她还种着三四亩田,养了十几只鸡,隔三差五还打点零工,补贴家用。
精准扶贫不只是改变了杨婆婆的命运,也正深刻改变着柳塘村的面貌:全村122户贫困户456人全部脱贫,村组公路全部硬化,180盏太阳能路灯装起来了,安全饮水工程全部完工,200亩大棚蔬菜基地正在建设中。今年夏季大旱,但是引堰入塘工程让村里的当家塘清水盈池,家家户户首次告别了“靠天收”的历史。
(湖北广播融媒体记者 刘骞 通讯员毛华山 责任编辑 张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