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全媒记者董园园 通讯员刘俊陈中武
“刚去邻村结账,顺带把今年整地的活谈好了。”1月1日,南漳县武安镇陈家集村易地扶贫安置房里,村民邹兵交代妻子,赶紧找个时间给孩子买新衣服、置办一些年货。
今年35岁的邹兵,因父母身体不好,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父母生病,我不能远走,只能在家干些农活。”谈到过去的日子,邹兵苦笑道,种地没多少收入便养羊,那几年羊的价格低,也没赚到钱。
那时,邹兵已经30岁了,因为穷,连个朋友都没谈。村支书叶守乐看着着急,多次找邹兵谈心,发现小伙子很实在,能吃苦,是个干活的好手,便建议他流转土地,扩大面积种水稻。
2016年,邹兵流转土地60亩,种水稻和小麦。叶守乐出面担保,帮邹兵贷款买了一台旋耕机。当年,邹兵种地收入4万元。尝到甜头后,他又流转土地50亩,还买了一台二手收割机。2017年,邹兵卖粮收入7万元,顺利脱贫。
“虽说脱了贫,但还是一个人。应该让他生活有奔头才行!”叶守乐又四处张罗着给邹兵介绍对象。2018年,邹兵和同村的一位女孩结婚,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孩。
成了家,有了孩子,邹兵干劲更足了,他借钱买了新的旋耕机和收割机,给附近村民收粮、耕地,收入大增。“收割粮食,收入5万元;耕地,收入4万元;自种140亩稻谷,卖了7万元……”邹兵盘算着去年的收入,抛去成本,赚了八九万元。
“有党的好政策,我们多干点,日子会越过越红火!”邹兵说,今年再流转土地150亩,把村里和邻村多个基地的耕地业务接过来,自家地里种植辣椒和药草。